第262章 收獲頗豐-《1980巴山獵耕記》
第(1/3)頁
油渣這個東西,對于三十歲以上的人,大部分都知道,它是提煉過豬油后剩下的東西。
說簡單點就是炸得干枯的肥肉。
現在說起這東西都感覺很膩,可在虧肉的年代,它卻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豬油炒菜很香,油渣更不能浪費。
最好最簡單的吃法就是將剛出鍋的油渣撒上一點椒鹽趁熱吃,又香又脆。
作為山里的攆山、采藥的人,豬油和油渣更是不能缺少,也相當難得。
也就是這一年多的時間里,陳安所到的地方,幾乎都是能一天一個來回的地方,除了帶點干糧,早飯、晚飯都在家里解決。
事實上,山里的攆山人到了冬季,一般是四五人一起進山,為了收獲,時間短則七八天,長則大半個月,甚至一個多月。
一起去的人里面就會安排有專門負責背給養和做飯的人。
出發前,就會多煉些豬油,然后用豬油摻著油渣炒幾大罐咸菜和辣椒,剩下的豬油帶上,再準備一些火燒饃或是苞米面之類的東西。
在打到獵物之前,這些主要就是冬季攆山人的口糧。
豬油遇冷,很快就能凝結,好保存不易灑,關鍵是豬油的熱量大,吃了豬油做的飯菜,很快就能補充消耗掉的體能。
米倉山北面有秦嶺阻擋,但并不是說米倉山的冬天就不冷,經常能看到冷氣順著山脊,如同流動的云彩一樣傾瀉下來。山里一樣是冰天雪地,而且比山外還要低十多度。
到了后世,城里人進山是休閑旅游,從這個山口進再從那個山口出來,這叫穿越。
一群男男女女吃飽喝足宿營野外,有高山專用氣罐、防風帳篷、防潮睡墊,保暖睡袋,設備齊全得像特種兵,時不時男女還能來個“混帳”。
可這年頭的攆山人,哪有這些高級玩意,只有火!
攆山人進山,在山里面穿行,不是為了游玩獵奇,所以除了必要的裝備,他們不會帶任何多余的東西。
爬過山的人都知道,走到最后恨不得扔掉所有的東西空手前行。
更何況攆山人越到后面,背負的東西就會越多,因為獵獲要帶著一起走啊!
所以,哪怕要在山里,呆上大半個月,真正的攆山人身上,除了厚實的衣服和一塊油布,還有帶來的狩獵工具,就再沒有其它贅物。
一般在天黑前一兩個小時,攆山人就要找地方過夜,這地方必須是一個能避風避雨的石崖或是石窟。
選好地方后他們就會生一堆火,剛開始這火堆不會很大,能夠把豬油做的飯菜熱透了吃或者烤一些獵物就行了。
攆山人的晚餐豐盛而簡單,說豐盛是因為都是山珍野味,說簡單是除了咸菜火燒饃、苞谷面糊糊就是肉。
這樣的“篝火晚宴”絕對不能沒有酒,也都是自己釀的高度包谷酒,會在捕獲獵物的當天晚上拿出來“開壇”慶賀。
當然不會喝的酩酊大醉,一來要防備野物侵襲,第二天還要爬山涉水的高強度追攆獵物,二來就帶了那些酒,敞開了喝,后面只剩下砸吧嘴了。
酒足飯飽沖殼子,就該睡覺了。
這時那堆火就要往大里點,大概有三個桌面那么大。這會兒那塊油布就派上用場了。其實那就是一塊簡單的防潮墊。
鋪的有了,蓋什么呀?更簡單,就是自己身上厚實老舊甚至說得上破爛的棉衣褲,蓋上外套就能在冰天雪地的山里過夜了,有這火,早上起來每個人還是都能睡出一身汗!
像眼前這個石窟,里面弄了簡易木床,還帶了厚實鋪蓋和雨衣雨鞋的,一眼就能看出來,絕對不是什么攆山人。
山里人很多人家里根本就拿不出這些東西,防下雨還在大部分披著一席蓑衣、油布的年頭,山洞里的東西,那都是高端貨色。
再加上使用半自動步槍……
陳安思來想去,都想不明白,在這洞里入住的是什么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文县|
库尔勒市|
沧源|
建始县|
博罗县|
龙川县|
云和县|
泰来县|
桑日县|
文昌市|
夹江县|
龙山县|
五常市|
逊克县|
航空|
西充县|
双鸭山市|
永安市|
柘荣县|
兴国县|
湘阴县|
桂东县|
肃南|
苏尼特左旗|
嘉义市|
肥西县|
南澳县|
新晃|
旬邑县|
兴城市|
高安市|
清丰县|
年辖:市辖区|
南川市|
成安县|
临江市|
正定县|
滦南县|
顺义区|
梨树县|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