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只是在不少人看來,經(jīng)常誤工,更像是不務(wù)正業(yè)的懶人德性。 這行當(dāng),不是誰都能干出些名堂的。 山村里,在這年頭,工分才最要緊,掙到足夠的工分,才是保證一家老小不那么容易餓肚子的不二法門。 在米倉山,采藥的人往往也得會狩獵,畢竟,不少珍貴藥材,諸如熊膽、鹿茸、麝香、豹骨之類,本就出自獵物身上。 既然是跟人學(xué),自然是要拜師,要懂孝敬的,要得師傅喜歡才行。 誰都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不是那個人,誰愿意教?教會了,那是要跟著一起在山里爭食的。 這是他這一年沒啥進項的原因,大都用來孝敬師傅了。 也正是因為懂事,確實從師傅那里學(xué)到不少采藥、打獵的真本事。 采藥、狩獵的能耐,陳安上輩子沒啥機會用到,但這輩子卻能成為他敢于扎根山里的資本之一。 不然,就憑一年到頭上工所得的那丁點工分,還有土地到戶后,在那微薄貧瘠的山地上種點苞米、紅苕,沒點來錢的門道,想要把日子過好,談何容易。 這是陳安上輩子就有的想法,這輩子走走這路子,也算如愿。 怎么說都是親兄弟,陳平對他雖然充滿怨念,平日里其實還是多有包容,更多的是恨鐵不成鋼的無奈。 陳安很清楚這一點。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一奶同胞的兄弟,生養(yǎng)自己的父母,和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得處理好才行。 血濃于水,沒有比這更親的了。 難得重活一世,不再是陰陽兩隔,得珍惜。 至于村里的其他人,上輩子,陳安腿廢了,也算是見慣了人情冷暖。 沒什么好說的,有恩報恩,有怨報怨! 陳安扛著鋤頭,一邊順著曲折蜿蜒的山道走,一邊盤算著心里的事情,最終很現(xiàn)實地發(fā)現(xiàn),空氣的清新,始終比不過金錢的油墨味。 一夜的降溫,將路邊的野草,低矮的灌木叢,裹上厚厚一層冰霜,隨著太陽升起,被融化后斷裂、滑落,山道兩側(cè)已經(jīng)掉落不少冰霜條段,還不時能聽到兩側(cè)傳來掉落的嘩啦聲。 在太陽的蒸騰下,冰霜融化,蒸騰起水汽,讓彌漫在山間的霧氣又濃重了幾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