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三百五十八章、天地不仁-《地師》


    第(1/3)頁

    天地變色、風沙肆虐,仿佛要吞噬一切生機存在的痕跡。游方攜江山畫卷,胸臆中展開曾經(jīng)走過的天地之間秀美山川靈樞,在暴虐的風沙中穿行。八方盡皆呼嘯之聲,元神中卻一片安寧,他不清楚自己能否安然度過這場沙塵暴,甚至沒有刻意去想,只是按照應該選擇的方向前進。

    在這奇異的定境中,游方修習秘法的過程于元神中回現(xiàn),自從他在青縣郊外初遇師父劉黎時開始,至今的一切感悟都變得那么清晰……有一位學者王國維曾言——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這是人生哲思到審美升華的漸悟與頓悟,也是人生經(jīng)歷的情趣境界。然而這話說透了嗎、意猶未盡之處還有什么呢?秘法感悟之路,不是孤寂的人與孤寂的山川,而此刻的游方,孤寂的身影走在孤寂的漫卷狂沙中,回溯江山畫卷。

    總說天地山川之美,那么此刻這風沙之“美”呢?

    山水靈樞自古天成,無論人是否能賞;靈樞之妙因人而異,又在人領(lǐng)略多少;靈樞之美因人而成,更在人能否相諳。初習秘法之時,收斂靈覺為神識,自發(fā)的五官感受成為自覺的元神感應;移轉(zhuǎn)靈樞之境,是形神之妙與山水靈樞的共鳴;化神識為神念,是將那天地萬物賦予如人生動之情,也賦予自身如天地山川之靈。

    那么,再邁過一重境地又如何?游方的內(nèi)心寧靜而清晰,可感悟恍惚而朦朧,穿越風沙行走在頓悟的邊緣,似放形非放形,似忘情非忘情。

    天地風流亙古而存,天地不仁能容萬物。生靈秉氣而成,五官交感見山川之美,人的情感積淀其中,亦感受自然情懷的積淀,這便是風水靈樞之妙。此生的立足情懷與天地自然的融合,便是神念合形之境,它不一定意味著神念功力更深厚,而是另一重未曾見知的天地。

    它也并不意味著此刻的風沙不再傷人,神念卻能穿越風沙含情。神魂賦予山川,靈樞賦予心神,不僅是一種共鳴,而是一種真正的融入,那吞吐江湖的天地風流,就是穿越風沙的綿綿呼吸。似頓悟又非頓悟的一線清明中,游方終于明白,如劉黎、如吳玉翀,若邁過這道門檻,便無所謂曾經(jīng)修為被廢,玄妙難以言述。

    游方本人邁過去了嗎?似乎還沒有,卻觸動了開悟的機緣。

    就在這時,神念穿越風沙忽然感應到天地之間有特別的安定,就如他內(nèi)心的寧靜,來自一座被沙丘環(huán)繞半掩埋的石山。那座“城堡”離周圍的其他山丘比較遠,顯得孤零零的,游方剛從它不遠處走過,此刻忽有所感,又轉(zhuǎn)身走了回去,走的越近,飛沙走石越猛烈。

    ……廣西柳州,勾灘苗寨后面的深山中,劉黎背著藥簍,提著一把小鋤頭,腰間掛著盤繩,穿行深山野徑正在采藥。水印左手揮著一把細長的鐮刀斬開叢生的荊棘,右手持一根竹枝抽打著路邊的草叢在前方開路,忽然聽見周圍的群山仿佛發(fā)出一聲悠長的嘆息。

    她詫異的回頭問道:“水峰大爺,這是你在嘆氣嗎?”

    劉黎的神色不知是擔憂還是欣慰,望著天邊道:“忽有所感,想起你游方哥哥了。……水印,你也想他了吧?”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庆县| 马关县| 鄂托克前旗| 开鲁县| 武宣县| 泰安市| 伊金霍洛旗| 元氏县| 芜湖县| 新河县| 湘潭市| 新沂市| 凤翔县| 淮南市| 黎川县| 八宿县| 万全县| 万年县| 鄄城县| 临桂县| 堆龙德庆县| 岳阳市| 小金县| 东安县| 弥勒县| 汝州市| 峨眉山市| 嘉义县| 伊宁市| 纳雍县| 平利县| 乌鲁木齐县| 望江县| 阿荣旗| 会宁县| 平罗县| 清涧县| 鲁甸县| 东丽区| 基隆市| 五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