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的身影一出現,立馬就被所有考生的眼睛盯住。 趙成書臉色不改,看也不看一眼坐在最前面的蘇譽,淡定地捧著試題到了臺階下,展示給考生們抄寫。 殿試題目只有一道。 慶元帝最近心情好,出的題目也不復雜,并不需要考生揣測他的心思。 蘇譽很快把題目抄在紙上,開始琢磨起來。 “朕至今登基三十有二年矣。遵祖宗之法,聽圣人之言,選任良吏,時常憂思百姓,殫精竭慮。奈何天災頻繁,百姓流離,戍邊動蕩,以至國家賦稅不堪重負。 是為朝廷選人無能乎?以至為官、為將者不能分君之憂、解君之急?” “......” 題目很長,前面一連串的自白與剖析問題。 最后,慶元帝直白地問出了一個問題。 “固今日策問眾卿,范金者理財之要也。爾多要舉以陳,勿猥勿并,朕將親覽焉。” 翻譯過來大概意思就是,皇帝天天工作這么辛苦,對百姓也好,但無奈大周天災頻繁,軍事動蕩,導致國庫入不敷支,現在快支持不住了。 問考生們,要怎么能給國庫增收。 至于最后一句,是讓大家大膽地暢所欲言,不要有所保留。 寫完之后,他這個做皇帝的,會親自看。 若是寫得好的,還會采用。 至于是不是真的會全部都看,這個大概是不可能的。 畢竟皇帝都說自己這么忙了,怎么可能還會每個考生的卷子都看? 基本都是閱卷團把試卷排好順序后,再把前面的一些給皇帝決定排名。 看完題目后,蘇譽便開始思考怎么寫。 殿試與會試之前的考試都有所不同。 考試時間為一天。 從打草稿到寫完文章,再到正式答卷上寫出來。 因為殿試沒有再經過學官們謄抄一遍這一步,展現在閱卷官和皇帝面前的,便是考生原本的字跡與卷面。 因此卷面分,是非常重要的。 卷面不好,內容寫得天花亂墜,也沒人會再花心思去看。 所以要保證卷面整潔,字跡比往常還要端正,而且盡量避免出現錯別字,壓力還是相當大的。 會試之前的考試,雖然要題目不少,要寫的文章不少。 但文章基本都是短文,大概一篇為三四百字。 而殿試的策問,一篇最少要三千字。 不少考生們習慣了寫短篇文章,到了殿試這里要寫長文會感到不適應。 有些人看完題目后,便眉頭緊鎖,開始冥思苦想該怎么把文章給寫長。 蘇譽倒是覺得還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