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鄭強原本文學青年是也,他以前最經常閱讀的書不是成功學著作,而是文學作品。 他出生于湘西鳳凰,曾希望自己成為家鄉的第二個沈從文,寫出新的《邊城》。 中學時代,他的作文向來是語文老師課堂上必讀的范文,高考作文差一點得了滿分。 上大學時,他擔任了學校的文學社社長,創辦了文學雜志《鳳凰》,一是以此紀念自己的家鄉,二是將文學理想比作美麗的鳳凰,期頤它展翅高翔綻放光彩。 “那是我最充實、最自豪的日子,課余時間,我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雜志的組稿、編排之中,經常熬夜改稿、排版。雖然印出來的雜志也沒多少有人看,但我為它驕傲,覺得它就像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珍貴。那時,我仿佛看見自己的夢想正在紙上沸騰,美麗的鳳凰離我越飛越近。”鄭強曾經如是和我說。 只是夢想終究敵不過現實,鳳凰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大二時,鄭強主編的文學雜志因為內容“不太健康、積極”,遭到學校老師嚴厲批評,他被撤銷了文學社社長職務。 沒有了文學社做后盾,也就沒有了資金支持,鄭強的雜志夢化為烏有。 鄭強一怒之下,竟然退學。他以為憑借自己的才華,一定會像輟學的韓寒、郭敬明一樣在文壇上闖出一片天地。 他用退學退回的學費租了一間小屋,買了一臺舊電腦,當起了他心儀已久的自由撰稿人。 留下不多的生活費后,他將剩余的錢全部買了文學書籍。 夢想往往美好,現實常常殘酷。鄭強不肯投雜志所好,寫的都是些“老土”的鄉土文學,大多數投稿自然石沉大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