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然,孫春明也以‘集團’的名義,建了一個商學院,和一個‘咨詢公司’專門給各個‘公司’提供人才并出謀劃策,大體上與孫悅的修兵法大同小異。 這是孫家退而不隱的第二步。 到此為止,孫家父子就算全是一介白身,恐怕也隨時可以搞出一場‘光榮革命’了。 當然,能不要革命,還是盡量不要革命的么,所以這退而不隱的最后一步,自然就是孫春明的宰相之位了,照葫蘆畫瓢,將書院的文科班也架起來,然后再將官員與各‘公司’勾連起來,使得軍、財、政三者互相依托相輔相成,又統統都以孫家為紐帶為依托,并世世代代的傳下去的話…… 有點英美合體的意思。 孫悅的野心從來都不是要虛君去立憲,而是特么的去虛掉整個朝廷!畢竟當皇帝是很危險的,或早或晚總難逃一個全家死光的命運,又不見得多輕松,大多短命,何不做個手握大權的門閥呢?他要做的不是傳統的,靠壟斷知識而生存的舊門閥,而是通過制定世界規則而形成的新門閥! 他們要做美帝的洛克菲勒、杜邦、摩根、以及波士頓財團,要做倭國的三井、三菱,南韓的三星李家,阿三的塔塔,任憑歲月更迭,朝堂變換,永遠屹立不倒,卻暗中控制一切,皇帝愛誰做誰做,反正誰做了都得聽我的,甚至以后若有了性質,搞出個皿煮選舉然后躲在背后看猴戲也說不定。 當然,他們本來是打算走的更穩一些的,應該等孫悅走穩了第一步,孫春明再去拆散公司,走穩了第二步,才會一點一點的淡出政界的。 可是誰讓趙德昭瞎胡鬧呢,自下而上的壓力時時刻刻一層一層的傳遞在他的身上,百官對趙德昭的不滿一日甚過一日,再不退他就要被筆者往前進了。 如今他連政事堂去的都不多了,大多數的時候負責組織開會的都是薛居正,他就算去了,沒大事兒也懶得押班,儼然連第三步都開始往外邁了,一個月三十天倒有二十天往書院跑。 當然,這并不是全部原因。 年近六歲的孫浩,不知不覺間,居然徹徹底底的創造了新時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