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別看大宋這些年來連滅四國,國力軍力都增長的很快,但對大宋來說,那些都是順其自然而已,從沒想過會輸,而且就算輸了也沒什么。 只有契丹,才是大宋永遠的生死大敵。 而北漢,作為契丹在大宋西面釘下的一根釘子,對大宋來說自然就好像眼中沙一樣的讓人難受。 雖然論國力,在柴榮的打擊下北漢其實比周保全的湖-南可能都已經有所不如了,但啃起來卻遠比之前那四個加起來還要難,因為大宋除非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破城滅國,否則,契丹必傾舉國之力來救,稍有延誤,就會變成大宋與大遼之間的全面開戰。 對遼國來說,北漢是一塊絕對不可以失守的屏障,一旦大宋北伐燕云,他們就隨時可以從北漢借道直搗開封。 有北漢在,大宋就絕不敢直取燕云,當然,柴榮那種bug一般的人物不算,事實上那次劉鈞也確實給柴榮惡心的不輕,將當時的第一大將李重進直接拖在了腹心之處,平白浪費了一半戰力。 再加上晉陽城易守難攻,北漢人民驍勇善戰,幾乎絕無速下的可能,所以這北漢,就是一崩牙的鐵蠶豆,又恰好種在了大宋的要害之處。 所以冷不丁的聽聞北漢有可能直接降,這怎么能不讓人欣喜若狂呢。 尤其是孫悅的目標,似乎并不僅僅是局限于北漢的時候。 簡略的說明了跟郭無為的幾次溝通大略,確定了孫悅肯定不是通敵賣國之后,趙匡胤當場決定,讓孫悅換上便服,馬上住進皇宮,然后他對外宣稱突然染病,只招趙普與趙光義兩人入宮陪侍,關起門來四個人就開始討論作戰計劃起來。 當然,四人中趙光義就是個湊數的。 除張千鈞貼身伺候之外,天下再無幾個人知道孫悅出獄了,更不知道他們成天關著門在聊啥。一二知情者對孫悅的恩寵倒是頗為羨慕,只是孫悅自己,卻始終有口難言,因為他并不能真的將自己全部的計劃跟趙匡胤說透,以至于趙匡胤和趙普聽的也是云里霧里,感覺玄乎乎的,都傾向于選擇直接抓緊把太原城拿下比較痛快。 這可是把孫悅給急死了,因為在他的計劃中,很多重要的前提都是建立在他自己的先知基礎上的,而這些東西是沒法解釋的,比如,他很清楚遼帝耶律璟就快要死了,可人家如今身體倍棒吃嘛嘛香,真要敢這么說他就不是智者而是神棍了。 “看你的意思,是打算讓朕去圖謀契丹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