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583章 立威刑-《三國領主時代》


    第(1/3)頁

    官道上,一支車隊緩緩前行。

    五輛馬車,載著一些行李和物品,看起來象是小規模遷移。

    十幾名仆從與護衛,或端坐在車前,或隨車前行。

    護衛們保護的重點是隊伍居中的一輛馬車,正值炎炎夏日,天氣炎熱,馬車簾子被挑了起來。遠遠望去,可以看到里面坐著兩個人,一位年近三旬的白面書生,另一位則是一名七八歲的幼童。

    一名老仆快步來到馬車旁,拱手道:“老爺,我們已經進入巴郡地界?!?

    書生點頭道:“我知道了,福伯?!?

    “諾。”

    福伯退下,青年卻是嘆了一口氣。

    他并非益州本地人氏,原本是司隸河南尹偃師縣人,父親到益州做官,全家跟了過來。后來父親客死異鄉,天下大亂,他和家人不得不滯留益州。這次舉家遷離繁榮的益州西部,非他所愿,乃不得已而為之。

    董卓挾天子西遷,洛陽城都化為焦土,故鄉河南尹早已變得殘破不堪。雖然他一心想回去,卻也知道董卓與關東諸侯始終在緊張對峙,安全問題不容忽視。更何況,益州通往司隸的北方門戶現在被張魯占據,五斗米當道,連朝廷使者都過不來,他們如何回得去?

    既然回不去,最明智的做法是安心留在益州。

    以他一身所學,若肯為劉焉效力,不難謀個一官半職。

    然而他不能。

    他早已立下誓言,永不仕劉焉。

    他叫卻揖,是卻儉的兒子。

    卻儉花錢買得益州刺史職位,上任后橫征暴斂,大肆貪污并搜刮民脂民膏,惡名遠揚,甚至傳到洛陽。于是朝廷任命劉焉為益州牧、監軍使者,到益州撥亂反正,順便拿卻儉問罪。還沒等到劉焉入益州上任,馬相造反,攻進雒縣殺了卻儉,劉焉沒有拿卻儉治罪的機會,但益州上下都知道此事。

    卻儉昏庸無能,貪污成性,罪不可恕,但畢竟是卻揖的父親。

    要卻揖為準備干掉他父親的劉焉效力,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

    歷史上,卻揖的確從未仕過劉焉、劉璋父子,劉備入蜀后才出來做官。

    無法返鄉,又不愿為劉焉效力,卻揖必須早做打算。

    他的選擇不多。

    劉焉是益州牧,對益州軍政有絕對管轄權,益南夷民叛亂引發的動蕩,導致益州政壇大洗牌,劉焉輕而易舉將益州幾乎所有地區掌控在自己手中。除漢中和巴郡之外,所有地方都是親近劉焉的勢力。

    漢中是五斗米大本營,明確不遵朝廷號令,卻揖還沒有當反賊的打算。

    所以他只能來巴郡。

    巴郡太守趙部,是僅存的從卻儉當政時就在位的太守。

    卻揖知道趙部最近的日子很難過,被劉焉逼到了懸崖邊上,看起來隨時可能掉下去,但卻揖沒有更好的選擇。趙部苦苦支撐到現在仍屹立不倒,已經是一個奇跡,隨著關東盟主袁紹對趙部表示支持,奇跡有可能延續。

    時局紛亂,卻揖看不清以后會發生什么。

    他只能祈盼趙部能繼續撐下去,否則的話,益州再無卻氏容身之地。

    倘若真到了那一步,又該何去何從?

    思索間,幼童突然道:“父親,孩兒有一事不明?!?

    卻揖眸中浮起一抹慈愛,道:“且說。”

    幼童道:“大父(古代稱呼爺爺,指卻儉)罹難已三載,何以此時遷居?”

    卻儉死后,卻揖帶著家人住在綿竹,雖沒有出仕,不過卻氏家資頗豐,卻儉搜刮的財富可不是小數目,足夠讓后人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劉焉知道卻儉后人在綿竹,但卻儉已死,并沒有追究卻氏家屬的意思。卻揖突然決定遷居巴郡,在孩子看來太過匆忙,且毫無必要。

    七八歲的孩子提問,卻揖并沒有敷衍了事,而是很認真地跟愛子交流。

    孩子自幼聰慧,卻揖將重振家族的希望都寄托在這個孩子身上。

    “汝可知道劉君郎(劉焉字)欲改換巴郡官吏?”

    “孩兒知。”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掖市| 正镶白旗| 巴林右旗| 上犹县| 得荣县| 酒泉市| 宁强县| 贞丰县| 蕉岭县| 普洱| 甘孜县| 琼海市| 峡江县| 扎兰屯市| 黄陵县| 内江市| 扬中市| 金川县| 闻喜县| 普安县| 棋牌| 安徽省| 宜春市| 苏州市| 平罗县| 竹山县| 大兴区| 江陵县| 巴塘县| 林周县| 涞源县| 和林格尔县| 渑池县| 镇康县| 门头沟区| 长阳| 英吉沙县| 广饶县| 棋牌| 大渡口区| 阿勒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