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河北亂局-《三國領主時代》
第(1/3)頁
黑山軍寇擊郡縣,冀州府發兵反制。
幾場小規模沖突下來,冀州軍和黑山軍終于在巨鹿境內爆發一場大戰。黑山軍兵力占優,但冀州府大將鞠義能征善戰,早年在涼州的經歷讓他精通羌人戰法,所部私兵都是精銳,打起仗來不含糊。一場惡戰下來,黑山軍丟下千余尸體撤退,冀州軍取得首勝。
這個鞠義,就是界橋之戰統率先登、重創白馬義從的冀州大將。
現在鞠義是韓馥的部將,還沒有造反,投袁紹帳下效力也是后面的事。
勝利提振了冀州軍士氣,也激起黑山軍更大怒火。因為苦哂部的覆滅,黑山各部普遍處于激憤之中,不會反思他們四處劫掠給冀州府帶來的動蕩,向來比較溫和(軟弱)的韓馥居然派兵與黑山軍交戰,并取得了一場勝利,讓黑山軍勃然大怒,認為韓馥出兵是落井下石,郁結的不滿情緒迅速引爆。
更多黑山軍展開行動。
不僅冀州的黑山軍大多出手,并州黑山軍也蠢蠢欲動,多部趕赴冀州。
韓馥頭大如斗。
黑山軍人多勢眾,號稱有數十萬帶甲之士,即使沒有那么多,扯出一、二十萬的陣容,冀州府哪里吃得消。要知道冀州府內能打的戰將不是太多,除了部將鞠義之外,數來數去也就軍司馬張郃比較靠譜,黑山軍大舉來犯,韓馥心中之焦躁不難想見。
在黑山軍帶來的沉重壓力下,韓馥不得不對渤海太守袁紹示好。
韓馥不希望袁紹繼續留在冀州境內,在物資補給方面一直在收緊繩索,逼袁紹遣散部分軍隊,但袁紹始終咬著牙沒削減部隊,渤海兵力比普通郡國常備軍強盛許多;況且黑山軍集體異動源于渤海,袁紹正與黑山軍對峙,大家有共同的敵人,這種時候,韓馥自然會跟袁紹統一陣線。
韓馥拉袁紹共同對抗黑山軍,袁紹求之不得。
冀州府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渤海,困擾渤海許久的物資不足告一段落。
冀州諸侯與黑山軍都沒有做好全面開戰準備,也缺乏全面開戰的動力,對峙規模不小,實際動靜不大。但是,大規模對峙容易引起雙方擦槍走火,持續的時間越久,爆發全面沖突的風險越大。
事態還在升級。
并州黑山軍向冀州進發,韓馥和袁紹也有呼朋引伴。
河內太守王匡、濟北相鮑信、充州刺史劉岱,紛紛向冀州派出了部隊,雖然這幾家派出的軍隊不多,基本都是三五千人,卻分明表達出支持冀州諸侯的態度,這幾位境外諸侯都有參加過討伐董卓戰役,該舉措背后透出的關東諸侯抱團信號,是張燕最擔心的事情,黑山軍難得地收斂,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說白了,黑山軍各部最初的目標是飛魚領,并不希望與當地諸侯開戰,但他們誤判了袁紹的決心,袁紹維護自身尊嚴的意志比他們想象的更堅定。
作為當初和平協議的締結者之一,黑山苦哂部屢次陽奉陰違打飛魚領,已經讓袁紹非常難堪,這次黑山軍大舉進逼渤海借道,袁紹如果還不站出來阻止,任由黑山軍越境動武,以后干脆帶著面具出門算了。
誤判袁紹的態度,是黑山軍犯下的第一個錯誤。
第二個錯誤,是他們進入渤海受阻后,肆無忌憚地胡亂發泄寇擊郡縣,最終迫使韓馥出兵干涉,形成黑山軍和冀州諸侯全面對抗之勢。
黑山軍勢大,往常隨意寇擊郡縣,也沒見當地官府怎么樣,這次冀州諸侯的反應之強烈,大大出乎了他們預料。表面看是袁紹和韓馥突然強硬,導致局勢漸趨嚴重,其實里面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只是黑山軍乃農民起義出身,各部部首眼界識見偏低,看不到而已。
諸侯態度轉強硬,四個字足以概括:時移勢易。
以往黑山軍寇擊郡縣,地方官府大多退避,一是地方官府軍力比較弱,二是缺乏誓死抗擊黑山軍的動力。討伐董卓過后,關東無主,地盤相當于是諸侯私產,有人跑到家里搶錢搶物,諸侯們不拼命才是怪事。諸侯們割據自重,紛紛厲兵秣馬,客觀上也增強了對抗黑山軍的能力和底氣。
黑山各部還按以前那一套行事,當然會激起關東諸侯強烈反彈。
黑山軍里也不是沒有明白人,那就是大首領張燕。
張燕先前愿接受袁紹斡旋,正是因為預見到形勢有變,不愿輕易沖突,以免迫使關東諸侯聯手扼制黑山??噙硬扛矞绾?,各部群情激憤要去報仇,張燕既沒有阻止也沒有支持,強行阻止會讓部眾失望,明確支持復仇又有悖他當初和袁紹的約定,很可能被詬病“無信”,干脆不吭聲,持默許態度。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阳县|
尚志市|
浠水县|
洞头县|
虞城县|
垫江县|
乐昌市|
新郑市|
嫩江县|
望都县|
九寨沟县|
湘乡市|
遂昌县|
宽甸|
桐城市|
乐都县|
聂荣县|
拉萨市|
原阳县|
新河县|
临沭县|
台南县|
韶山市|
元朗区|
诸暨市|
铜川市|
台安县|
美姑县|
黄骅市|
信宜市|
杂多县|
郑州市|
沽源县|
故城县|
沙河市|
健康|
屏边|
寻乌县|
托里县|
德庆县|
息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