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墨者的報復-《三國領主時代》
第(1/3)頁
趙部回歸巴郡,對益州叛亂走勢影響是全方位的。
巴郡各縣形成合力,阻擋了牂柯叛軍北上,江陽郡境內叛軍受到牽制,想迅速攻占巴郡全境,對朱儁部形成合圍的戰略構想無法實現。巴郡軍的強硬表現,極大緩解了朱儁面臨的壓力。
綿竹戰場和巴郡西南部戰場,兩軍陷入對峙之中。
叛軍兵力占據著絕對優勢,但官軍穩守反擊,叛軍一時間也攻之不下。叛軍一開始仗著人多發起強攻,付出了一些人命代價,沒有占到任何便宜,于是只得老老實實地打陣地戰。
實際上,以叛軍兵力優勢,大可不必執著于在綿竹決勝負。
朱提叛軍首領黃義派人到前線,建議綿竹戰區,分兵繞過朱儁的部隊,攻擊朱儁部背后的廣漢北部,再大舉北上,進逼益州境內唯一沒有被戰火燒到的漢中郡,逼迫朱儁軍全線后退。朱儁退卻,叛軍大部隊可銜尾追擊,爭取野戰中消滅朱儁部有生力量,叛軍有望速勝;朱儁不退,后路被截,補給無保障,被叛軍包圍,早晚也是個死。
黃義的計劃直指要害,最終卻沒有付諸實施。
原因很簡單:誰攻誰守,始終無法達成一致。
叛軍內部不是鐵板一塊,各有小九九。
馬相在益北起兵,占據了整個蜀郡,廣漢郡南部和犍為郡北部,馬相打心眼里認為益北是他的地盤,南部夷民的到來讓他非常矛盾,都是叛軍不假,誰主導“革命”大有區別,馬相很擔心南部叛軍鳩占鵲巢,攫取勝利果實,他冒著掉腦袋的風險造反,可不想替別人做嫁衣。
繞過朱儁主力北上,這是個好戰略。
可仔細一想,馬相覺得不大對勁。
馬相自己進攻,擔心他的地盤被益南叛軍接管;讓叛軍進攻吧,打下的地盤算誰的?根據按勞取酬原則,理所當然是誰打下來歸誰,那樣一來,等打跑了官軍,馬相被南部叛軍南北包夾,早晚大家還得開片。
思來想去,馬相始終拿不定主意,索性就這樣耗著。
叛軍不分兵北上,朱儁心里松了一口氣。
他一邊經營防線,一邊派人與巴郡郡守府建立聯系,不斷給趙部打氣,鼓勵趙部堅守轄區,等待朝廷第二波增援。
時間一天天過去,轉眼已是188年8月。
洛陽方面終于作出反應。
黃巾起義被鎮壓,外戚和宦官爭斗越來越激烈。為分大將軍何進兵權,漢靈帝決定在洛陽西園設立一支軍事組織,這便是所謂的“西園八校尉”。八校尉分別是上軍校尉蹇碩;中軍校尉袁紹;下軍校尉鮑鴻;典軍校尉曹操;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瓊。
諸校尉受小黃門蹇碩統屬。
蹇碩總管全軍,直接聽命于皇帝,連大將軍何進都要受其命令。
洛陽接連收到朱儁的求援文書,得知益州局勢如此惡劣,必須發援兵。朝廷營兵多在各地平叛,無奈之下,皇帝只得依賴剛剛組建的西園八校尉,令中軍校尉袁紹、典軍校尉曹操、右校尉淳于瓊進軍益州,馳援朱儁。
朝廷增派援軍入益州平叛的消息傳到前線,形勢陡然緊張起來。
官軍士氣大振,叛軍則開始不淡定。
朱儁和巴郡的官軍還沒搞定,又來官軍,那還得了?
叛軍的攻勢變得更加猛烈。
綿竹方向,馬相和南部叛軍的隔閡并未隨時間推移淡化,反日漸加重。因為馬相的舉棋不定,南部叛軍非常不滿,卻無可奈何,只能跟馬相黃巾一起攻打朱儁打造的堅固防線,損失不小,收獲不大。
總體看,叛軍損失更大一些,但先吃不消的是朱儁。
朱儁兵少,經不起這樣耗。
洛陽派出的援軍趕到之前,漢中郡和廣漢北部地區,負責朱儁部錢糧和兵源補給。可是,廣漢北部縣城能力有限,朱儁主要指望漢中太守蘇固,好與俠士結交,施政能力不敢恭維,讓他調集點錢糧支援前方勉強能做到,至于編練新軍補充朱儁部戰損,實在不是蘇固能夠勝任的,戰事平穩還好,如今戰事趨于激烈,朱儁部隊越打越少,承受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
這時候,朱儁意外地收到一個好消息。
朝廷任命的益州牧劉焉,出人意料地出現在漢中郡。
益州牧以漢中治所南鄭為州治所,正式掛牌,走馬上任。
劉焉登場方式,與歷史記載的迥然不同。
歷史上,馬相自綿竹起事,連破益州、犍為和巴郡,控制了益州大部,隨后被益州從事賈龍所破。當時劉焉已經被朝廷任命為益州牧,準備赴任,因道路不通滯留荊州境內。賈龍破馬相后,迎劉焉進入益州,治所就定在綿竹,安撫收容逃跑反叛之人,實行寬厚恩惠政策,逐漸將益州納入治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乡县|
天全县|
垦利县|
建平县|
合川市|
济阳县|
华池县|
资中县|
分宜县|
桃园市|
禹州市|
博野县|
百色市|
聊城市|
通州市|
沙坪坝区|
宁阳县|
临洮县|
怀化市|
昂仁县|
克东县|
漳州市|
瑞昌市|
邵东县|
麻江县|
色达县|
芦山县|
溆浦县|
泰宁县|
万安县|
兴化市|
江都市|
资兴市|
靖宇县|
漾濞|
紫金县|
汉寿县|
榆社县|
喀什市|
郯城县|
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