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村莊被一圈簡陋的竹籬包圍,這些籬笆并不能為他們提供多少保護。魚不智趕到逐鹿村時天已經(jīng)黑了,幾名村勇拿著簡陋的武器守在村莊門口,村勇們攔住準(zhǔn)備進村的魚不智,詢問目的,直到魚不智拿出縣尉的公文,村民們的神情才緩和下來。 即使如此,他們也未任由魚不智獨自進村。 一名青年領(lǐng)著魚不智去見村長,不難看出他們的謹(jǐn)慎。 魚不智有些奇怪,問:“此處并非邊陲,何以如臨大敵?” “雖非邊陲,卻多蠻人。” 與中原不同,有不少夷人世代居住在益州。 大多數(shù)時候夷民與漢人相安無事,但東漢末年吏治出了名的**崩壞。靈帝公開賣官鬻爵,由于所得之金錢貯存于西園,史稱“西園賣官”。皇帝尚且如此,下面的官吏自然有樣學(xué)樣。尤其那些通過買官上位的官員,耗費巨大,在任期間總得想辦法把本錢撈回來,順便再賺上一大筆。 老百姓就倒了大霉。 夷人文明程度不及漢人,被壓榨過狠時容易走向極端,益州暴亂頻發(fā)。 發(fā)生暴亂時,官府往往憑借武力優(yōu)勢殘酷鎮(zhèn)壓,可是益州這地方多山,夷民多住在山里,穿山越嶺健步如飛,官軍征討未必能占到便宜,益州的夷民暴亂,往往幾年都征討不下來。 青年嘆息,又道:“近年各地天災(zāi)不斷,求存不易,賦稅卻不曾少半分。長吏對蠻人征稅極重,役使蠻人,動輒殘酷鞭打,甚于對待奴隸。故爾近年南蠻和羌人先后作亂,及至去年,板蠻作亂……” 魚不智愕然:“板蠻也反了?” “可不是嘛。一向忠心耿耿,屢立戰(zhàn)功,本來沒有反叛的意思,有人為交賦稅被迫賣妻賣子,有人不堪忍受而刎頸自殺,申訴無用,求告無門,不得不揭竿而起……板蠻尚且如此,漢民的處境可想而知,很多人落草為寇,山賊和土匪越來越多,我們不得不小心一些。” 說話間,魚不智被青年帶到村長辦公室。 村長是一名中年漢子,皮膚黝黑,額頭上被風(fēng)霜刻上了條條皺紋。 村長對魚不智挺熱情,開口便道:“原來是大名鼎鼎的爆菊狂人……”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