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擅寡而長-《靖難攻略》
第(2/3)頁
朱高煦這話七分真、三分假,但聽得郭英十分受用。
盡管他還是十分注意與朱高煦的距離,可當著兵卒們的面,他還是作揖回禮道:
“這些不過是燕王殿下的謬贊罷了,老夫雖南征北戰,但要比起功勞,恐怕遠不如燕王殿下。”
“小子并不這么認為……”朱高煦搖搖頭,否決了郭英那自謙的說法,同時也說出自己的看法:
“我父親雖迫降了乃兒不花的數萬部眾,收捕了番將阿失里本部,但并未對北虜造成什么致命的打擊。”
“反倒是武定侯與諸位將軍的捕魚兒海之戰將北虜打得人馬潰亂,絕了忽必烈這一脈的皇帝位,逼北虜去了帝位。”
來到大明朝的這半年多時間,朱高煦一直在了解如今大明四周的局勢,正因為了解,他反而對后世所謂的“北元未滅”、“南北割據”說法嗤之以鼻。
在他看來,北元都已經被大明打得自削帝號,只敢稱大汗,哪里還有一個該有的國家樣貌。
可以說,僅捕魚兒海一役,明軍便已經將北元打回了部落制,西邊的瓦剌與韃靼都只能躲在遙遠的漠北和漠西,根本不敢靠近漠南。
在北平時,朱高煦記得自家老爹幾次出塞,都抱怨了蒙古人太能跑。
其逃跑速度,便是連北平的數千塘騎北逐千里都搜尋不到他們的蹤跡,不過這也并不奇怪。
自從大明立國北伐,蒙古人能拉出的軍隊數量便一直下降,披甲率也隨著兵力的下降而下降。
從洪武元年還能拉出四五十萬大軍和大明多線對峙,到洪武十年只有三十余萬北逃殘軍,再到后來的洪武二十年,便是連十余萬兵馬都難以拉出。
可以說,如今的東西蒙古加在一起,也頂多能拉出十萬左右的軍隊,披甲率不足一半。
如果不是蒙古人還可以通過歐亞草原通道,從中亞和東歐獲取部分支持和人口,恐怕現在他們連漠北都待不下去了。
只可惜,靖難及之后的十余年時間,明軍沒有大規模北伐,因此給了蒙古人喘息的機會。
不然,以大明的國力和軍事實力,蒙古人的生存空間只會被不斷壓縮。
正因如此,朱高煦才不愿意靖難,而他不靖難的前提是朱允炆不會強勢削藩。
只要他不強勢削藩,而是采取自己的那套削藩手段,朱高煦相信沒有幾個藩王會站出來唱反調。
不管是自己,還是自家的便宜老爹,大家都會乖乖地守在邊疆,為大明朝戍邊。
朱高煦這段時間和朱允炆打關系,除了順應朱元璋的想法,其次還是為了讓朱允炆接受自己的削藩提議。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源县|
浪卡子县|
隆子县|
含山县|
彰化县|
广安市|
磐安县|
汉中市|
林甸县|
弥勒县|
客服|
阜阳市|
泸西县|
嘉义市|
广元市|
康保县|
修文县|
喀喇|
长岭县|
栾川县|
长沙市|
监利县|
宁乡县|
石门县|
阜宁县|
龙海市|
包头市|
武威市|
泸州市|
扶绥县|
东明县|
澄迈县|
清流县|
库车县|
灌阳县|
邳州市|
额济纳旗|
永靖县|
漯河市|
宜川县|
兴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