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4章 募兵之論-《靖難攻略》


    第(2/3)頁

    從此開始,原本日子滋潤的軍戶成了一群吃飯都開始要看六部臉色的“討口子”。

    在這樣的背景下,加上軍戶人口繁衍和土地兼并的問題,吃不上飯的軍戶開始大量逃亡。

    明英宗親政后,他無力將衛所軍屯倉的財政權奪回,只能從其它角度來給予軍戶福利。

    在他的主持下,大明開始施行一種不太完善的募兵制。

    起初,對于主動參軍的軍戶,朝廷發給銀二兩,布二匹作為獎勵,后來又改為發銀五兩作為安家費,并免掉其家庭五石稅糧,額外免除家庭兩人徭役。

    至于被抽中當兵的百姓,朝廷則是發給白銀三兩五錢,并免除家庭一人徭役,但被募的士兵不發放月糧和行糧。

    不過不管怎么更改制度,奪不回財政權的衛所始終是向六部要飯的叫花子。

    盡管成化年間一度奪回部分衛所的財政權,但這種權力很快在弘治年間丟失。

    因此到明武宗時期,募兵標準發生變化,士兵安家銀下降為三兩。

    等到明世宗時期,嘉靖下旨增加募兵福利,對普通士兵允許支出行糧,月糧折成銀兩發放。

    這一時期的明軍普通軍士多了一個每日支取的“口糧”福利,標準為銀三分三厘。

    這其中比較出名的便是戚家軍,其軍兵卒每日的軍餉標準就是口糧三分三厘,行糧一分二厘,一年軍餉標準大概在十八兩白銀左右。

    再往后的明穆宗至明神宗時期,在張居正主持下的明軍募兵福利再次上調,募兵每人發三兩安家銀,二兩行糧,入伍后還能支取每月一兩二錢到五錢的月糧。

    當然,表面上是這樣的標準,但實際發到士兵手里有多少就很難說了……

    可以說,朱祁鎮的這套募兵制度,盡管被歷代皇帝縫縫補補,但最后還是崩潰了,并且最后還拖垮了五寺六部。

    拖垮的原因也極為簡單,便是徐輝祖所說的民生工程問題。

    晚明天下諸多水利工程因為戶部財政的捉襟見肘而多年得不到維護,最后到了天啟、崇禎年間,面對小冰河引起的氣候問題,賦稅重地的江南多次遭遇海水倒灌,地方水利工程無法排淤,蘇松常杭等府多年顆粒無收。

    這些問題加上最后士紳抗稅、官員腐敗、中樞不作為等問題,直接導致的就是江南沒辦法正常的為北方供血。

    徐輝祖說的并沒錯,但他忘記了一點,或許先進的募兵制會拖垮大明的財政。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嘎县| 改则县| 余江县| 城口县| 宝山区| 巴南区| 玛多县| 陈巴尔虎旗| 东至县| 广南县| 红桥区| 铁力市| 贵溪市| 新干县| 罗平县| 景泰县| 磐安县| 张家港市| 文昌市| 新竹县| 斗六市| 曲水县| 崇义县| 乌拉特中旗| 晋江市| 高密市| 柘荣县| 浑源县| 五台县| 德格县| 乐安县| 乌恰县| 博白县| 仙居县| 腾冲县| 连城县| 囊谦县| 瓮安县| 庆安县| 高陵县| 安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