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金陵街坊-《靖難攻略》
第(3/3)頁
不過大部分商鋪都還是選擇用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在門頭弄上一根可以收縮的木桿,在木桿上掛上寫好店名的白布。
朱高煦閑逛時可以清楚看到,沿街幾乎所有商鋪的門前都有臺階,最簡單的,也有一層臺階,既方便顧客進出,也預防雨水倒流。
這些商鋪臺階普遍采用規格適度的青石條,層階以單數比較常見,多為一至三層,極個別是五層臺階。
而且商鋪青磚的左側還被開了一個口子,從內往外延伸出一節竹子,估計是院內雨水的外排泄口。
這些泄口很講究,南京城的下水道都在店鋪右側,因此左側的水出來后,回繞著臺階轉一圈流走,雖然不知道寓意是什么,但朱高煦卻看得很是認真。
他挑了一個坊市走了進去,里坊的建筑多與臨街商鋪連為一體,臨街商鋪是前門,那里坊商鋪就是后門。
因此相對來說,里坊商鋪的裝修和構造要簡單一些。
比如,里坊的屋頂采用平頂,梁檁椽搭建好后,上一層葦帛,覆蓋灰渣,工人捶打結實后,便會在周邊壘好凸沿,開排水口,安裝滴水。
這些房屋的瓦口通常朝向自己院內,朱高煦詢問了一家起得早的首飾店家,他們說這意味著“肥水不流外人田”。
聽著這話,朱高煦笑了笑,沒多說什么,只是走出里坊,繼續在中正街閑逛。
興許是時間已經不早了,所以在他從里坊走出來后,街道上的大部分店鋪都已經開張營業。
畢竟是農耕社會,因此南京城的臨街商鋪多以服務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用品為重點。
中正街兩側店鋪,朱高煦一路走來,看到的店鋪數不勝數,但行當基本以布莊,彈花房,米店,藥房,小旅館,雜貨鋪,典當行。
當然,除了這些,開門最多的還是小吃店。
洪武年間內城管理嚴格,像外城那樣隨意擺放的小吃攤是很少見的,城內多以店鋪為主。
朱高煦走進了一家“劉記鋪子”,里面販賣的主要是面食和餛飩、小籠包、蒸餃等食品。
朱高煦點了一碗棋子肉臊面,再點了兩籠蒸餃、小籠包,然后就坐在店內的椅子上,靜靜打量起了人流量逐漸變多的中正街。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胜县|
太原市|
江西省|
开原市|
吉木乃县|
潞西市|
鹤山市|
班玛县|
兴文县|
邻水|
卓资县|
黄浦区|
江津市|
印江|
徐汇区|
临安市|
重庆市|
卓资县|
梅河口市|
松潘县|
洪雅县|
壤塘县|
浠水县|
将乐县|
准格尔旗|
全南县|
营山县|
申扎县|
剑阁县|
梧州市|
永顺县|
东明县|
宝丰县|
普洱|
台北县|
蓝山县|
无锡市|
开远市|
长海县|
汉阴县|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