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 第53章 無妄-《春秋王旗》
第(1/3)頁
涼州鹽官鎮最近這些天已經徹徹底底沒有了外鄉仙家的蹤跡。
那個曾經每天晚上敲著梆子走街串巷,提醒小鎮鄉民們防火防盜的邋遢打更人,在某天向那小鎮上那位還在留任鹽官大人,同時也是大姓李氏的家主,交還了打更的差事,第二天大清早就離開做了鎮子出鎮東行,繞過鎮東蟄龍背之后,身形消失在了那道山脊背后,不知去向。
大概又過了兩天,楚元宵猜側崔先生所說的那個從中土而來的問罪到達了小鎮,因為那四位曾經的鹽官大陣坐鎮圣人,也在未過多久之后就分別離開了小鎮,似乎是還各自卸掉了掛在身上的一些頭銜,比如崔先生不再是下一任儒門教主候選的“儒門四生”之一,老道長也不再是那龍虎山天師府的外姓大天師。
不過,他們在離開前好像是曾相約在陣西金柱崖頂,有過一次短暫的聚首,隨后就各自消散身形,分赴遠方。
前后兩撥人,就真如之前所說的一樣,提早與楚元宵做過了告別,所以在真正要離開時,都沒有再與那個少年打招呼,各自悄然帶上行囊遠赴別地,雖沒有說明各自目的地是哪里,但無一例外都會離開禮官洲。
等到楚元宵真的確認他們都已消失不見的時候,回過頭來就驀然發現,好像那不到一個月間發生在整個小鎮上的一系列奇幻神仙事,在這上千口的小鎮鄉民中間,就只剩下了他一個人知道一些前因后果。
穿街過巷放眼四顧,甚至偶爾還會有一些茫然無措,因為這種類似于書上所說“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態,總會讓人在一個晃神間,就覺得好像那些事其實更像大夢一場,只是某個獨醒之人的一場略顯清晰的夢境而已。
幾天之后的某個傍晚,吃過了晚飯的少年如過去很多年間的習慣一樣,雙腿盤起,靠坐在鎮東口的那顆粗壯繁茂的老槐樹下,那根北靈觀老道長臨行前送給他的狹長竹竿,被少年橫放在雙腿之上。
少年低頭,仔細看了看那竹杖上好像與普通竹竿有些細微區別的道道清微紋路,猜側著這大概是老道長修道多年留下的某種仙家印記,隨后抬起頭來目光遠眺小鎮西側遠處的那座金柱崖,夕陽西斜,眼看著將要落山,只留下一片片光彩奪目的絢爛晚霞,靜謐而艷麗。
明日之后,他也將第一次離開小鎮,關山萬里,去往那個在一個月之前連聽都沒聽說過的石磯洲。
明日離鄉去,不知何日返青山。
……
既然是遠游他鄉,臨行之前該做的準備,自然還是要做足的。
少年白天的時候,已經先去了一趟鎮西的云海間,從客棧新任的那位掌柜那里支了一百多枚銅板,存放在崔先生給他的那塊玉牌須彌物當中。
雖然在過去的這些年里,他一直是用上山下河采野味的方式對付五臟廟,出門在外填飽肚子就自然也可以靠著這種方式,得心應手不在話下。
但是眼下的這趟遠門,畢竟不是簡單事,聽說他將要去到的那個地方,關山萬里不說,還隔著好幾片茫茫無盡的大海,所以備一些盤纏防身是必然該做的準備,用不上最好,用得上的時候也不至于太過手短。
不過少年到底是沒敢拿太多的錢財在身上,或者說一百多文錢于他而言就已經是一筆天大的數目了,過去的很多年間,他省吃儉用在家里攢下的銅板,最多的時候都沒能超過十顆,攢錢不易。
所以此次即便是出遠門,他也沒有敢帶上太多,即便是那蘇三載曾經保證過云林宗的一半家底數目不小,足夠他肆意揮霍很多年,即便是云海間曾經的那位老掌柜也曾說過,要用錢的時候可以隨意支取,不需要有所顧忌,但他依舊還是沒敢。
說是小家子氣也好,是沒見過世面也罷,總之對于一個過慣了皺皺巴巴緊日子的少年來說,突然之間身懷太多財物,反而會讓他坐立難安,吃不好也睡不香。
更何況,當時蘇三載去那幾家敲竹杠,回來之后跟那位說書匠路先生在書鋪里分贓,卻把其中一半都分給了其實啥都沒干的楚元宵,那些東西到最后也沒有全部都存進云海間,還留了幾件在他身上,如今也安安靜靜躺在那須彌物里。
所以當時在云海間里,他跟那位新任的客棧掌柜說要支錢,結果最后就只拿了一百多文的時候,那位明顯提早就被范老掌柜打過招呼,知道一些事的客棧新當家,不出意料地有些出乎意料,臉上錯愕一閃而逝,全然沒想到這個少年人過來支錢出遠門,卻只拿了這么點數目。
不過到底是做慣了生意的買賣人,雖然有一瞬錯愕,但也沒有過多的大驚小怪一直放在臉上,很快從柜臺后的錢匣中給少年數了一堆銅板出來,甚至連動用庫房鑰匙的準備都沒用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余市|
武邑县|
保山市|
抚顺县|
巴林左旗|
含山县|
天长市|
岳西县|
泽普县|
上思县|
四会市|
康定县|
五河县|
广平县|
天镇县|
安阳市|
勐海县|
湘乡市|
奇台县|
右玉县|
兰溪市|
资溪县|
河源市|
台江县|
吴堡县|
澳门|
郁南县|
镇安县|
泸溪县|
延长县|
英超|
塔城市|
长宁县|
延长县|
兴国县|
霍城县|
尤溪县|
蓝田县|
夏津县|
融水|
兴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