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一群人就和大戶人家出門一樣,結(jié)伴進(jìn)了郡城牙行。 所謂牙行,就是商人專門用來交易的地方,和前世的批發(fā)市場差不多,不僅可以交易各種生活用品,也可以販賣騾馬牛羊。 金鋒他們沒有在這些地方停留,在唐冬冬的帶領(lǐng)下,徑直走向牙行最深處。 奴仆在大康的地位和貨物差不多,但是又不同于其他貨物,牙行專門建造了一圈茅屋,用來關(guān)押尚未賣掉的奴仆。 此時正是牙行最熱鬧的時候,成群的男女被麻繩綁著站在茅屋門口,除了青壯,也有一些老人和孩子。 這些人一般是家里犯了事,或者欠了地主豪紳的錢財還不起,被官府發(fā)賣的。 也有一部分是原本的東家急需用錢,把奴仆打包送來寄賣。 過往的路人就像挑選牲口一樣,先是打量一下外觀,有些人還會掰開奴仆的嘴巴,看看牙口,或者掀開衣服看看是否壯實。 一些新來的奴仆還有些不習(xí)慣,當(dāng)買家掰嘴或者掀衣服的時候,會下意識反抗,每當(dāng)這時候,守在一旁的牙郎就會拿起鞭子狠狠抽上幾下。 慢慢的,新來的就會認(rèn)命,和那些老油條一樣變得麻木,別人讓做什么就做什么。 除了這些官家發(fā)賣的,路邊還有一些脖子上插著草標(biāo)的人,其中以孩子居多。 這些都是活不下去的人家,想著把孩子或者自己賣了,找一條活路的。 不過這樣的人家,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瘦的跟皮包骨一樣,愿意買的人不多。 很多孩子都還不知道他們脖子上的草標(biāo)代表著什么意思,用期待的眼神看著過往的路人。 因為他們的父母說過,有人買了他們,他們就能吃飽飯了。 盡管來之前金鋒已經(jīng)有了心理準(zhǔn)備,但是看到這樣的情形,心里還是很不舒服。 特別是看到那些孩子用渴望的眼神看著他的時候,心里更是一陣陣發(fā)堵。 但是金鋒心里也明白,這是整個社會積攢了千年的制度,他根本改變不了。 相對來說,被自己買下來,或許也是他們的幸運,至少金鋒不會把他們當(dāng)成畜生來用,最多把他們當(dāng)成工人。 金鋒正感慨著,突然看到唐冬冬快步走到一個頭上插著草標(biāo)的少女身前,激動喊道:“小媛?” 原本低著頭的少女抬頭看見唐冬冬,一下子愣了。 然后比唐冬冬還要激動的一把抓住唐冬冬的袖子:“小姐,你怎么在這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