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對于蕭御來說,未必就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鳳凰神影被封印于他的體內,無論運轉多少力量,都要以他為載體,所以無形之中可以增強他的實力,只要轉換一下角度,甚至可以把這當做是他自己的力量,只不過這重力量不由他控制,而且他的身體也未必能承受而已。 所以蕭御現在要做的,不是將鳳凰之力導引出去,他也做不到這一點,而是應該設法如何承受鳳凰的力量,并且試圖去控制。 鳳且并不知道蕭御的想法,他如果知道,一定會認為蕭御瘋了,除了蕭御之外,還有誰面對如此險境,不想著如何消除危險,反而想借機增強實力的? 只是看著蕭御的神色非但沒有慌亂,反而漸漸變得鎮定起來,所以驚疑之余,沒有貿然出手。 以承受力而言,蕭御當日曾經領教過鳳凰神焰焚身之苦,彼時他能夠承受,現在自然更加沒有問題,有了之前的經驗,蕭御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優勢。再者他體內擁有神龍血脈,縱然鳳凰血脈不受他控制,卻不至于失去所有力量,而且有神龍血脈不受控制的經歷,他也能更從容地面對這種情況。 不過瞬息之間,蕭御已經先將自身的優勢計算了出來,能不能真正成功,很大程度上要看他能否正確充分利用這些優勢。 按照往常的經驗,蕭御沒有急于嘗試控制,而是先試圖感知,這種感知對于他來說并不陌生,自修武以來,他曾多次運用這樣的方法,以自身的神識感知能量運轉的規律,或者隱藏的法則,再尋找機會去獲取。 鳳凰雖然強大無比,但是蕭御仍然有立足的根本,那就是他體內的鳳凰種子,這顆鳳凰種子是因鳳凰神影而生,所以也遠比普通的鳳凰種子更為厲害,此刻經由血脈如此沖撞,依然始終穩定如山,就足見它的強大之處。 之前蕭御的鳳凰血脈正是由鳳凰種子儲存,現在之所以完全不受控制,根本原因或許是因為這并不是蕭御的本源血脈,而僅僅只是他煉化的外力,所以在鳳凰神影以神馭力的情況下,才會完全失去控制。 但他畢竟擁有鳳凰種子,而且還是從鳳凰神影中煉化而生,只要他有足夠的耐心,仍然有機會做到之前做過的事情。 蕭御凝神歸心,感知鳳凰血脈縱橫沖突的規律,將之前他經歷鳳凰九變時的經驗拿來一一印證,看看有多少吻合的地方。 凝神感知許久,蕭御臉上終于露出笑容,血脈的沖突雖然暴戾無序,其實仍有規律可行,他從宏觀、微觀各個角度進行了嘗試,最終確定血脈的運行的確和他經歷的鳳凰九變有些相似。 結合鳳且所說的話,如果此刻他體內當真在經歷鳳凰九變,那么剛才他所想的就不會有錯,在這種情況之下,強行的抵抗沒有任何的好處,真正正確的選擇,就是順勢而為。 雖然這樣做不知道能否成功,是否會耽誤后面的戰事,他現在都沒有更好的選擇,現在蕭御只希望戰事暫時不要蔓延到這里。 想到這里,蕭御的心情愈加平靜,對血脈的感知也越來越有耐心,仿佛感知到他的變化,鳳凰血脈的運行也漸漸變得緩和起來。 鳳凰神影選擇在這個時候進行九變涅槃,正是為了把握最好的機會,血脈劇烈的沖突于它而言同樣沒有什么好處,只是為了讓蕭御失去控制而已,現在既然蕭御放棄去控制血脈,鳳凰神影自然會以更穩定的狀態進行鳳凰九變。 在兩者相持許久之后,蕭御和鳳凰神影終于再次處于同一種狀態,就像當初他身入鳳凰神焰之中一樣,很快,蕭御便感覺到體內狂暴的能量開始變得溫順,從紊亂變得越來越有規律。 這樣狀態持續片刻之后,蕭御體內終于化生出第一重火焰——青鸞之火。 青鸞之火是蕭御之前已經煉化過的,所以這個過程相對而言十分順利,小小的青色火焰經由周身血脈,沒入鳳凰種子,再從鳳凰種子中滋生出來,最終盛放出華美的神焰。 蕭御對于這個過程沒有進行任何的控制,連思想上也沒有,只是一面感知血脈的運轉,一面感知鳳凰種子力量的變化。 青鸞之火每每從鳳凰種子中經過一遍,力量都會增強一些,相應的最終在他體外化生的青鸞之火,也變得越來越強大。 初時不過只有零星一點,很快化身數丈,到后面竟然有百丈、千丈之巨,將蕭御重重包裹其中,散發出吞吐天地的能量,將鳳且生生逼退到千丈之外。 鳳且目睹著這一幕,眼神變得越來越發雜,他現在已經隱約明白了蕭御在做什么,但是他卻很難理解,蕭御為什么有這樣的勇氣,即使最終鳳凰九變涅槃成功,也不會真正成為他的力量,到時候鳳凰神影必然會沖破他的身體,真正翱翔于三界之中。 鳳且正是因為經歷無數,所以才不由自主地思考這一些,但蕭御卻似正好相反,沒有太過的顧慮,只是順勢而為,反而使得他能夠更加從容鎮定。事實上蕭御之所以沒有考慮這些,是因為他的精力十分有限,只想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眼前,他所能感知和控制的領域。 青鸞之火傲然生長,在成長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倏然變換成了鹓鶵之火,明黃色的火焰在天狼星的映襯之下,顯得更加璀璨奪目。鹓鶵之火和青鸞之火相似,同樣沒有給蕭御帶來多大的影響,只是以平穩的速度增長,整個過程也相對順利。 蕭御感知著鳳凰種子的成長,鳳凰血脈越來越強,心中很慶幸之前做出的選擇,如果他一力試圖控制,甚至試圖將鳳凰血脈牽引到體外,現在或許已經被鳳凰血脈折磨的生不如死。 雖然如此,蕭御并沒有因此生出半分懈怠,他很清楚接下來他要面對什么——鸑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