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inf 當桓熙還在隴右與前涼僵持,尚未班師之際,王猛得知五萬羌軍西進,火急火燎的趕到了長安。 權翼出城相迎,二人照面,權翼立即通報情況 “軍師,我已下令,集結二萬漢、羯將士在長安聽用,與軍師一同馳援潼關。” 此前長安一戰,石苞麾下四萬步騎卸甲而降,桓熙從中選拔一萬五千人,編為戰兵,其余則盡數作為州郡兵,平日務農,閑時操訓。 王猛點點頭,他并不入城休息,而是徑直去往城外的軍營,邊走邊問道 “軍中士氣如何?” 權翼長嘆道 “不瞞軍師,營中部分將士存有怨言。”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務農,但關中的現狀就是地廣人稀,桓熙不可能將他們盡數留下作為戰兵,如果這般做,地里的田又由誰來耕種。 只得從中選拔精銳,而將其余人淘汰為州郡兵。 王猛對此早有準備,他笑道 “無妨,我已有計策,必能使軍中將士拼死奮戰。” 說著,便將自己的想法道與權翼,權翼聞言,贊道 “軍師妙計!” 自王猛入主城外大營,帶著二萬漢、羯將士東出,便有兩條流言在軍中傳播。 其一,姚弋仲奉冉閔之命,入關誅殺羯人。 其二,羌人若得關中,漢人復為胡人奴役。 不得不說,這兩條流言效果出奇的好。 古代交通不發達,信息交流不暢,這些關西的底層士卒,若非隨軍開撥,有些人一輩子都走不出縣的范圍。 又怎么清楚姚弋仲的政治傾向,以及他與冉閔的敵對關系,還不是靠著道聽途說,人云亦云。 況且冉閔確實在關東屠戮胡人,說不定他如今對羌人網開一面,只將矛頭對準羯人。 而漢人得了均田的實惠,好不容易過上一段時間的安生日子,同樣不愿意回到過去的光景。 王猛這兩條流言可謂是對癥下藥,軍中兩萬將士無不決心拼死抵抗,阻攔姚襄入關。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四月上旬,在姚襄日以繼夜的攻勢下,潼關岌岌可危。 羌人甚至一度在城墻站穩腳跟,而潼關守軍無力將他們驅離,正當越來越多的羌人涌上城墻之際,王猛也終于帶著援軍走出禁溝,由西側進入關城。 “援軍來了!” 也不知道是誰率先發現身后的援軍,并喊了出來,原本已經力竭的潼關守軍再次迸發斗志,奮起余勇,與新加入的生力軍一同,將羌人殺退。 姚襄此前見羌軍攻上城墻,以為即將攻克潼關,正欲接受諸將的慶賀,哪知道風云突變,前方的羌軍狼狽撤離,而城墻上爆發出來的歡呼聲,更使他臉色慘白。 王猛趁著羌人被打退的空當,在慶祝的人群中找到杜郁 “杜將軍,你先帶領部眾退下休息,既然王某已經趕來了潼關,就不會讓羌人逾越關城一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