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國容不下我,我自去投奔晉室。” 苻雄一驚,他是想讓父親早作打算,可沒想過要背趙投晉,倒不是他對后趙有多么忠誠,而是大哥苻健正帶著家人在鄴城為質(zhì)。 “父親若向江東稱臣,兄長豈不是危在旦夕。” 苻洪擺擺手,笑道 “我早已知會健兒,為父離開鄴城后,他自會找機(jī)會逃往枋頭與我匯合。” 苻雄聞言,心中稍安。 與石家的手足相殘不同,苻健、苻雄二人可謂是兄友弟恭,哪怕苻健若死,苻雄便將成為苻氏的繼承人,可苻雄還是將兄長的安危記掛在心上。 苻洪望見這一幕,也是老懷大慰,他們能夠兄弟齊心,自己又何愁大事不成。 苻氏數(shù)萬部曲西行,而留在鄴城的苻健也正在暗自為出逃而作準(zhǔn)備,只是他不敢聲張,唯恐被人瞧出端倪。 不料,鄴城之中,卻有人看出了他的想法,正是苻雄之子苻堅。 苻堅是苻雄的次子,卻是嫡子,苻雄長子苻法為庶出。 但苻健歷來并不怎么喜歡這個嫡出的侄兒,只因為他太像漢人了。 雖然父親苻洪也經(jīng)常鼓勵他們學(xué)習(xí)漢人的長處,但苻氏子弟中,就沒有人像苻堅一般,尊崇儒學(xué)。 苻堅八歲時,在一眾同族兄弟正在騎馬射箭的時候,就向祖父苻洪提出想要聘請老師,潛心研讀經(jīng)史。 在亂世之中,熟讀經(jīng)史又有什么作用。 年僅十二歲的苻堅來到苻健面前,說道 “伯父,您若是帶上婦孺,侄兒唯恐大家都逃不去枋頭,還請伯父獨(dú)自離開,莫要顧念我等。” 苻健大驚 “誰與你說我要離開鄴城。” 苻堅從容道 “是侄兒自己所想,祖父負(fù)氣而去,如今君主猜疑,趙國并非我等安身之所,必然投奔晉室。” 苻健松了口氣,告誡道 “此事不許與任何人提起。” 苻堅稱是,苻健又問道 “你莫非不想與我一起離開,否則為何讓我將你們留在鄴城,就不怕石遵問罪?” 苻堅搖頭道 “石遵雖然暴虐,卻也知道羞恥,他失信于石閔,于是付之以軍政大權(quán)。 “今日又失信于祖父,縱使祖父叛趙,他亦自覺有愧。 “況且,只要伯父離開鄴城,我等婦孺無甚價值,他無法拿我們要挾祖父。 “只要祖父兵強(qiáng)馬壯,石遵又怎會為難我們,依侄兒之見,石遵還會善待我等,期盼著祖父能夠重投石氏懷抱。” 苻堅的見解,讓苻健嘖嘖稱奇,十二歲就有這般見識,莫非漢人的經(jīng)史真的能夠給人啟迪智慧。 苻健對苻堅觀感大變,他拍著苻堅的肩膀道 “伱雖然年少,但能有這等見識,我也不將你當(dāng)童子看待,我離開鄴城之后,你務(wù)必要看顧好家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