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妻子無奈道: “你去將鄰里親戚都叫上,眾人一起去找族長。” 當獵戶帶著親朋好友興沖沖跑到老族長的家中時,這位族長還以為是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直到從獵戶口中聽說事情經(jīng)過,老族長接過玉佩,仔細打量后,說道: “這也不是什么好玉,怎么可能是貴人的家傳之物。” 可獵戶強調(diào),他就是在貴人來訪的那天撿到的,老族長想了想,還是決定帶著數(shù)十名青壯往縣城走一遭。 次日,老族長帶領眾人來到牛鞞縣城,縣城人滿為患,都是前來向桓熙進獻玉佩之人。 桓熙不得已,只得從成都調(diào)來軍隊,維持治安,以防發(fā)生暴亂。 館舍前排起了長隊,老族長眼看著身前之人,一個個滿懷期待的奉上玉佩,卻只得沮喪的領了盤纏離開。 但老族長不知道,周圍人也都在關注著他們,倒不是獠人的奇裝異服。 他們要么獨自前來,或者頂多叫上三兩個好友同行,哪像這些獠人,居然一道來了數(shù)十人。 當輪到年輕獵戶時,他顫抖著手從懷中摸出玉佩,交給門口的小吏。 小吏看了一眼玉佩,笑道: “你想要來碰運氣,也該下些本錢。 “旁人所獻,都是由上等玉石打制,可你這玉佩的用料,分明就是下等玉石,也敢來這里招搖撞騙。” 圍觀眾人盡皆哄笑,有人嘲弄道: “這些獠人,就是眼界低,想要糊弄事都不知道挑些好的。” 獠人青壯無不對那人怒目相視,若非館舍有重兵把守,只怕就要拳腳相加。 他們雖然出山不過數(shù)年,但與漢人打交道多了,多多少少也會些漢話。 老族長在一旁懇請道: “這塊玉佩確實是貴人造訪時在路邊撿到的,還請這位官爺呈給貴人過目。” 小吏無奈嘆了口氣,誰讓桓府君有言在先,凡是所獻之玉,都要親自過目。 “行了,你們且等著吧。” 小吏答應一聲,轉(zhuǎn)身入府。 桓熙此時正坐在前廳,與牛鞞縣令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話。 當小吏將玉佩雙手奉上,桓熙為之眼前一亮,他一把奪過,仔細打量著,歡喜道: “這正是我的家傳寶玉!” 別說是小吏,就連牛鞞縣令也都瞠目結(jié)舌,他瞧得分明,這枚玉佩實在稱不得上品。 但牛鞞縣令很快反應過來,連忙稱賀: “恭喜府君,家傳之玉,物歸原主。” 桓熙應付一句,立即吩咐鄧遐道: “應遠,速速命人將賞賜取來。” 當鄧遐帶著親衛(wèi)將十萬錢由推車推來,桓熙這才命小吏為他引路,自己要出門見一見歸還玉佩之人。 牛鞞縣令討好道: “府君身份尊貴,何須出門相見,直接將人喚來即可。” 桓熙懶得再理他,自己煞費苦心演了這場戲,觀眾自然是越多越好,哪能把門關起來演。 無需桓熙催促,小吏趕忙引路,而縣令雖然拍錯了馬屁,但也還是跟了過去。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