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宮內且不提,先說外廷。 應天府尹陳德文自宮中出來,就回了府衙,欲召集手下官員等,商議外城改造之事。 大人,您回來了! 陳德文剛進后衙,他的師爺就迎了出來。師爺姓秦,頗有賢名,乃是他重金聘來,用以參贊政務處理瑣事。再者陳德文雖出身廣東大族之家,但在京師中毫無跟腳,需有個通曉京師關系的人,在身邊出謀劃策。 見大人面有紅光,有喜事?秦師爺又問道。 陳德文坐下,品口茶,笑道,今日朝會,皇太孫殿下對本官的提議大為贊賞。本來不過是議征外城臨運河的土地,最后殿下居然讓本官主管,外城棚戶遷移,民生改造! 恭喜大人!秦師爺笑道,才到京師,就得皇太孫殿下青眼!翌日入住中樞,進位大學士,易如反掌! 哎,哪里哪里!陳德文驕傲且謙遜的笑笑。 緊接著,又喝了口茶,開口道,此事事關重大,涉及五千戶數萬百姓的民生,還有運河倉儲等事,不可怠慢。等下,你派人下去,召集應天府各級官吏前來議事! 大人,急不得! 怎講? 秦師爺上前幾步,小聲道,大人初來乍到,這些天可有人有主動投效? 應天府的差事雖然至關重要,但一向不好做,動輒有性命之憂。若不是如此,也不可能落到陳德文的腦袋上。 他一個外人,毫無根基,空降在這個位子上,別說投效了,手下人能不陽奉陰違都算不錯。 陳德文面上有些黯然,本官做官,朝廷為先,投效不投效的有什么關系,大家都是為大明做事! 你這話,別人信嗎?秦師爺又道,只怕,這應天府上下,在沒摸清您脾氣之前,上下串通一氣,都在防著您呢! 頓時,陳德文感覺有些喪氣。秦師爺說的不錯,這些日子一來,應天府上下和他,卻是好似無形之中,隔著一堵墻似的。看著哪里都好,其實哪里都不對。 不過,現在您今非昔比!秦師爺笑道,您現在入了殿下法眼,金口一開予以重任。這時候你不急著見下官,是下官們要急著見您!說著,又是一笑,低聲道,這時候,才是能看清,誰能和大人您一條心! 所謂投效,不過是下官拜碼頭,從此以后死心塌地的追隨上官。然后,再把暗中搗亂的人和事,和盤托出。誰能干事實,誰愛說小話,誰不服,誰聽話等等,了然于心。 陳德文思索片刻,眼睛一亮,師爺,多虧有你指點! 這時,外面一個老仆捧著一張拜帖進來,老爺,有人送拜帖來求見您! 陳德文詫異的接過,他是外官進京,除了同鄉之外,還有誰能見他。 拜帖倒是闊氣,四角包鎏金邊兒。上書幾個大字,后生晚輩胡某求見。 這人誰呀?陳德文皺眉道,是咱們廣東同鄉?還是我的同年? 老仆回道,是京師本地人,已經在門房坐了兩個時辰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