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10章 馬上就辦-《我祖父是朱元璋朱允熥趙寧兒全文免費閱讀無彈窗》


    第(1/3)頁

    天愈冷,紫禁城中的飄雪,愈發(fā)厚重。

    今年的雪有些大,今年的喜慶特別濃。紫禁城中,早在數(shù)日之前就開始張燈結(jié)彩,宮人身著錦瑟,彩綢迎新。

    宮中,要添新人。

    圣諭,浙江布政司使張善之女,張蓉兒為皇太孫側(cè)妃,將在臘月二十二,正好是小年這天,娶進宮中。

    今年,紫禁城中的喜事特別多。大明的喜事,也特別多。

    從朱允熥所在的東宮景仁殿,二樓書房閣樓放出去,旁邊鐘粹宮那邊的院落已經(jīng)整備完畢,窗欞柱子都刷了新漆,蓋上也換了新的琉璃瓦。

    等張蓉兒進宮后,就要住在此處。雖和趙寧兒的居所坤寧宮無法相提并論,但在紫禁城中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

    不過,此時的朱允熥沒有去欣賞窗外的美景,而是坐在御案之后,表情凝重的看著手中的奏折。

    福州左參政鐵鉉奏報,自大明海關(guān)收取關(guān)稅一來,賦稅已是過去數(shù)倍之多。且商賈往來越發(fā)頻繁,甚至有萬里之外金發(fā)碧眼色目人等,前來中華天朝交易。

    但國朝海禁仍在,外來之商,國朝之商,只得在朝廷規(guī)定的港口經(jīng)商。同時,又嚴令片帆不得下海。

    可沿海之地豪商大族,皆有船隊在海上航行,而周圍百姓見到海貿(mào)之利,多有私下結(jié)伙出海者。由廣東,福建等地鄉(xiāng)民,多達數(shù)千人在外海諸島落腳。

    海禁,還真是一件頭疼的事!

    在老爺子那質(zhì)樸的價值觀中,凡是不好好在家種地的,都是敗家子!

    老爺子的海禁,不禁別人前來貿(mào)易,也不禁自家的百姓和外人做買賣。但禁止自家的百姓,扔了田地,跑去做生意,跑去當水手,禁止老百姓出海遠航。

    大明海禁的最初目的,就是害怕人口流失!

    可現(xiàn)在立國幾乎三十年,國情于國處大不相同,而且一旦沿海商業(yè)興盛起來,商業(yè)絕對會替代掉原始的農(nóng)業(yè)。

    而且雖明令禁止不得私自下海,但各商貿(mào)海港的官府其實未深究。對地方上大商人,組織船隊的行為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怎么說服老爺子呢?

    朱允熥放下奏折,閉目沉思起來。

    其實終其大明一朝,雖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但海禁一直都是存在的。明中葉開始,文官掌權(quán),海圖封存連造船的圖紙都給毀了,國家固步自封。

    可這種海禁是矛盾的,一方面不許出海,另一方面全世界的人都在和大明交易,白銀瘋狂的涌入。

    另一方面,因為海禁導致了水軍戰(zhàn)船成了擺設(shè),盤踞外海的倭寇海盜橫行,等后期,荷蘭竊居彎灣,葡萄牙竊居澳門。

    (明朝的商人和官員很聰明,澳門的葡萄牙人,基本是大明和外界海貿(mào)的中間人。但彎灣的地理位置太過重要,被荷蘭占據(jù)三十八年之久,也反映出明朝末年,國家的衰敗。)

    雖然那兩個地方在現(xiàn)在看來是不毛之地,可它哪怕再不毛,也是大明的地方。

    不開海禁,談何遠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