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行,你跟我回村里,今年花生和地瓜收得多,高粱的收成八成也不會差,就是山上的還沒熟透,你看看你想要啥?” 蘇玉和是個種地的老把式,全村各家各戶的收成,門清兒! 蘇小漓琢磨了一下。 現在正是秋老虎厲害的時節(jié),烤紅薯怕是還不到熱賣的時候,而且縣里人大多吃白面米飯,高梁估計也賣不出去。 “那我就收花生吧,按照市價,帶殼曬干的3毛錢一斤,濕的2毛錢一斤,也可以換白糖、咸鹽或者火柴,你看成不?” 鄉(xiāng)下不習慣用“千克”做計量單位,還是用的土辦法,10兩等于一斤,這種算法鄉(xiāng)親們都熟悉。 蘇玉和迅速心算了下。 “成,這個價誰都不虧,還省了鄉(xiāng)親們去縣里糧站的路費。”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我先在大喇叭上廣播廣播,中午就在家里吃飯,下午讓他們把富余的花生帶到村小學操場上來。” 兩人一路商量著回到村里,蘇村長在大喇叭上吼了兩嗓子。 等蘇小漓吃完午飯來到小學操場時,已經三三兩兩地聚了不少人。 臨出家門前,蘇奶奶把剛領的工資全部塞給了她,算下來,她一共帶著40多塊錢,至少能收100斤干花生。 蘇小漓從供銷社借來一桿秤,把收購價格重申了兩遍,又強調不收帶沙帶石、發(fā)霉長蟲的原則。 站在最前面的一個大嬸已經迫不及待地遞給她一籃子。 “丫頭,我這花生曬了七八天了,干得很,你快給稱稱。” 蘇小漓撥開一個花生,一殼兩粒,顆粒飽滿、個大均勻、紅衣透亮。 “行,嬸,這花生真不錯,個也大,給您按照3毛錢一斤。” 大嬸猛點頭。 她嘴角的笑容擋都擋不住,“今天花生收成好,除了自己榨油,還有富余呢。” 等在大嬸后邊的幾個人有點不耐煩,“張嬸,快別嘮嗑了,后邊還等著呢。” 蘇小漓給張嬸看秤,“嬸,您這是7斤2兩,您看是都換成錢,還是再來點鹽或者糖?” 張嬸顯然早就盤算好了,“換2塊錢,剩下的給鹽就行。” “好嘞!” 蘇小漓將花生倒入麻袋,點出2塊錢,又拿了兩包中午就分裝好的鹽遞給張嬸。 張嬸用手指在嘴里沾了口唾沫,又清點了一遍兩張人民幣,這才喜笑顏開地轉身走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