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事情還沒有完,緊接著那名千人大隊長之后又走出來一個千人大隊長…… 直到整整二十八個千人大隊長全都出現在商會前的時候,一眾護衛都已經驚掉了下巴。 這個大人物該不會是…… 當岳飛最終出現在眾護衛視線中的時候,這個猜測成為了現實。 能出動商會三分之一的力量,集結二十八個千人大隊長一同護衛的人,除了會長之外也就只有岳隊長了。 至于會長,眾護衛都知道,那是不可能去興慶府的,畢竟西夏皇族黨項拓拔氏可還在興慶府的皇宮里待著呢。 可看到岳隊長身后還有兩人時,一眾護衛瞪大了雙眼,都快不會思考了。 不會吧! 會長貼身護衛隊的富貴兩隊長怎么也出來了? 難道是? 當高大壯碩到不似凡人的王二郎出現在眾人眼中的時候,他們反而沒有那么震驚了,轉而復雜了起來。 有人驚喜,有人憂愁,有人嘆息…他們都明白了今日的任務是什么。 這一日終于還是到來了。 他們護衛隊中有漢人,有番人,也有純正的黨項人,民族雖然不一樣,但是他們都知道西夏商會與黨項拓拔族是不可能共存的,終有一日會倒下一個。 經過這三年時日來兩方不知何幾的角逐廝殺,事態已經很明了了,黨項拓跋族已經徹底失勢了。 或許,這個任務結束之后,西夏這個國家也將不復存在了吧。 這個時代的人心中其實并沒有多少國家的概念,尤其是西夏這種部落制的國家更是如此,國與國之間戰爭只要不屠城,和他們是沒有多少關系的,換誰來統治,他們還是那樣生活,誰給他們的待遇好,他們就會稱贊誰,就會認同誰。 他們沒有多少文化,沒有集體榮譽感,更不會為國家去效死,就如同燕云十六州,心心念念的那只是大宋的高層,燕云的百姓可不管你是遼是金還是宋。 大宋上下在北伐之前都認為王師一到燕云百姓必簞食壺漿以迎,結果呢,燕云百姓根本鳥都不鳥朝廷大軍。 受到到中原文化熏陶數千年的漢人尚且沒有多少國家民族的概念,何況是西夏人,相比較自身利益,國家這個東西實在可有可無。 一個切實的例子便是后世蒙元進入華夏大地時候差點殺的北方漢人斷了根,可僅僅經過一百多年,在漢人重新入主華夏后,竟然有超十萬漢人為蒙元自殺殉國,其中更是有超過六成的儒家士大夫為元朝殉國守節,為歷朝歷代之最。 原因是什么,還不是因為元朝對于社會太過寬容,賦稅也是歷史中最低嗎,相較于大宋的一斗田稅,元朝最多不過三升而已。 元朝亡國不是因為他們對百姓苛刻,而是因為不會施政,導致社會秩序一片混亂,最終敗亡。 把漢人殺了數千萬的蒙古人在后來都可以受到百姓如此愛戴,何況是把西夏百姓當成主子伺候的西夏商會。 在王二郎領軍踏入西夏地界的那一刻,他就體驗到了什么叫‘簞食壺漿以迎‘,前來迎接送行的百姓一度使得護衛大軍寸步難行,到最后人人身上都掛著西夏的食物特產。 若是給大宋的士大夫們看到這一幕,他們定會覺得自己是在做夢,這到底是得勝歸來的王師,還是敵國來攻的軍隊? 王二郎此行的目的自然只有一個,滅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