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七成,足夠他種家上下交代在這了。 舅甥二人老老實實跟在身后,也不敢主動搭話,就這樣入了城一起吃了一個午飯后,種師道就走了,除了聊了一些家長里短外,自始至終都沒有再談一句關(guān)于西夏的事。 外公走了,外孫王智與種浩這個親兒子都長松一口氣,并且都很開心。 不是因為壓的他們喘不過氣來的巨石沒了,而是老人完全沒有插手商會的意思,并且還給王智留下了二十個貼身護衛(wèi),這可都是他的親兵,個個武藝高強,可以一當十,就是在雄州城外遇到遼國大批追兵也可掩護一個七旬老人安全撤離。 老人性情如火如風,來的快,走的也快,回到了洛陽,那是種氏的老家,也是東京前往西北的必經(jīng)之地,老人用實際行動支持兒子和外孫的做法。 朝堂自此之后再也沒有提西夏之事,也沒有再派第四個使者,仿佛此事從未發(fā)生過一般。 只是他們的目光卻不敢松懈了,除了日常關(guān)注的北伐外更是抽出了一部分心力盯著西北邊關(guān)的一舉一動,每日都會有兩邊的最新動向報向朝堂。 十月,洛陽種氏三代子,種師道的親孫子,種浩的長子種彥崇領著數(shù)十長隨前往邊關(guān),在表哥王智帳下聽使。 十一月,王智手下大將岳飛率數(shù)百人攻入西夏一城,殺死西夏一個大族的數(shù)位掌權(quán)者,而后安然離去。 十二月,西夏再次組織五萬大軍進攻平夏城,同樣在天都山慘遭大敗。 同月,大宋北伐在又經(jīng)過大大小小的戰(zhàn)役失利后,徹底宣告失敗,河北、河東兩路宣撫司宣帥童貫轉(zhuǎn)而求到金人頭上,求金人出兵替大宋收復燕云,然后再由大宋朝廷出錢購買。 同月,金軍一到,燕京遼人上層逃亡,下層請降,大宋心心念念了一百六十多年的燕云之地徹底落入金國之手,遼國名存實亡。 宣和五年一月,西夏不死心再出兵三萬,分兩路進攻平夏城,一路被岳飛半路擊潰,另一路被瑯琊郡侯王智親率一軍正面擊潰,并親自手刃敵軍將領,此后西夏黨項氏再無力組織軍隊進攻平夏城。 同月,以種彥崇為首組建的商會慰問隊徹底走入西夏境內(nèi),對貧困地區(qū)的百姓施以援助,幫助了數(shù)以萬計的窮苦百姓,很多西夏百姓自發(fā)為王智立長生牌,日日燒香祈福。 漸漸,西夏百姓只認商會,不認朝廷,各大部族掌權(quán)者亦對黨項李氏離心離德,朝廷政令甚至不能出興慶府,而平夏城則隱隱有取代興慶府成為西夏政治經(jīng)濟中心的趨勢。 同月,宋遣使前往金國,按約索要燕云十六州,金不許,以“海上之盟”宋失期為由拒絕履行同盟協(xié)議。 互相拉扯了數(shù)月后,最終達成協(xié)議,宋以每年五十萬歲幣另加每年一百萬貫燕云之地代稅錢,成功購入燕京及所屬六州二十四縣。 其余九州金以原屬遼地,非是后晉石敬瑭所獻為由拒絕交割,并以武力威脅,宋最終妥協(xié)。 宣和五年四月,童貫提兵入燕,沿途官吏、將士、金帛、子女、糧食皆為金人盡掠而去,唯存空城而已。 宋改燕云為燕山府,任命尚書左丞王安中為燕山府路宣撫使,以遼國降將郭藥師為同知府事,統(tǒng)率常勝軍駐守燕山。 如此,大宋如愿以償?shù)氖諒脱嗑┢咧荩紡椆谙鄳c,大封諸將,另作《復燕云碑》,以表功德。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