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看來與金國的盟約要盡快實行了,指望這個懦弱無能的兒子肯定是不行了。 ‘聯(lián)金滅遼‘一事涌上心頭,趙佶也就沒有心思再管這些瑣事,還有一點是他也不知該如何處理這些‘宣揚邪說‘的學(xué)子,殺了也不是,放了也不是,所以只說了一句‘隨你看著辦吧’,便揮手讓趙桓退下了。 此時是宣和四年的三月,距離宋金商談聯(lián)合滅遼的‘海上之盟’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兩年。 這兩年里金國已經(jīng)接連攻克遼國上京、東京等大半國土,但是宋軍卻遲遲未曾動身,一方面是這幾年里大宋朝內(nèi)部起義頻發(fā),無暇他顧。 另一方面就單純是因為趙佶他怕,被這個北方的鄰居整整欺壓了一百多年,是真的被打怕了。 不過最近又有戰(zhàn)況傳來,遼中京已被攻破,連皇帝都逃亡了,遼國大勢已去,大宋若是再不出兵,怕是連最后一杯羹都分不到了。 趙佶心念于此,便有了決斷,當(dāng)下對一旁小黃門吩咐道:“去,把童貫給我找來。” …… 話說回到太子趙桓,被他爹斥退之后,就仿佛行尸走肉一般行走在這皇宮中,眼中空洞,目無焦距,也不知走向了何處,也不知要往何處走。 他就這么漫無目的的走著…… 他現(xiàn)在滿腦子都是他爹的那句話:還要替把我趙家根基都給掀翻的人強出頭…… 表弟他真的要掀翻我趙家江山嗎…… 他不相信自己最親近、最信任的表弟會做出這種事,但是李彥的話又盤旋在他腦海中回蕩,字字句句又都是事實。 他接受不了這個事實…… 不知走了多久,忽然,他感覺眼前的景色有些熟悉,他抬起了頭,正是他日日居住了二十年的東宮。 原來是不知不覺的隨著身體的習(xí)慣來到了這里。 他最近是搬去了府衙居住,但是他的妻兒如今還居住在這里。 這里不僅僅他和他的家人居住的地方,也是他從小到大存留記憶的地方。 還記得小時候他常常害怕不敢出寢宮,只有在表弟過來找他的時候才敢出門玩耍,表弟和自己一起長大,比親兄弟還親,怎么會要掀了我的江山…… 不行,我要去找他問問清楚。 趙桓定下心來,過了家門而不入,徑直出了皇宮,直奔開封府衙而去。 府衙眾學(xué)子此時正焦急的等待著,不時傳出一兩句話來。 有學(xué)子提議趁著趙桓還未回來,趕緊跑路,有多遠跑多遠。 最后又被王智否決,新學(xué)這么一跑,在失去了整個大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后,還能有什么作為。 就在這驚疑不定的氛圍中,有小廝前來稟告,“府君回來了,要王智王學(xué)子前往內(nèi)院有事相詢。” 王智當(dāng)即起身,不疑有他,在眾人五味雜陳的目光中,跟隨小廝前往內(nèi)院。 趙桓回來沒有直接帶兵進堂,已經(jīng)是預(yù)料中最好的情況了,眾人心下稍安,但都沉默不語。 趙桓自然不敢直接進入議事堂,他如今這個面貌實在是沒法面對一眾學(xué)子。 走之前還信誓旦旦的拍著胸脯和他們說放心,會護他們安全,回來后就要拿他們下大獄,你說這是人做的事嗎…… 看著眼前隨著小廝走來的王智,趙桓面色愁苦,不知如何開口,最后只是蹦出了一句,“隨我走走吧。” 說完也不等王智回話,便轉(zhuǎn)身先行。 小廝回退,王智跟上,也沒有先開口,就這么默默的隨著自家表哥在這偌大而精美的內(nèi)院里緩步行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