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高俅略微沉思后道:“新學之說略有耳聞,之前還不知是何人所倡,聽官家所言才知原來是王觀察之子。” “高卿如何看待這新學啊?” 趙佶接過小黃門遞過的茶餅,直接架在爐子上烤了起來。 “這……”高俅有些遲疑。 趙佶揮手道:“但說無妨。” “那微臣就放肆了,此學說看似與天下百姓有益,實則卻是禍亂之源,如今天下階級固化,涇渭分明,想要打破何其之難。微臣當年若不是有幸跟隨官家,現(xiàn)在恐怕也還是與人隨意交易的奴雜人等。” “昔年王文公新政,只因維護百姓利益而觸犯到世家豪族頭上,便引得朝堂上下動蕩幾十年,最后也不了了之,如今這新學學說若流傳下去,定會引起底層百姓共鳴,接而與豪門貴族產(chǎn)生摩擦,到時恐將會天下大亂啊。” 高俅出生底層,心里其實是比較認可新學學說的,但同時,他如今也是豪門貴族一員,自是不會支持新學傳揚的,更何況這個學說的倡導人還是那個羞辱了自家兒子的王家小兒。 “高卿說的在理。” 趙佶把烤至金黃色的茶餅夾到碗里敲碎,碾成茶末后問道:“那高卿覺得,此事該如何處置?” 高俅斬釘截鐵道:“分化拉攏,再誅惡首,方能平息。” 趙佶眉頭一挑看向他看去,“哦?說來聽聽。” 高俅頓時正襟危坐給趙佶分析了起來,“這新學的學說,也不是全與朝廷無益,官家只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定然會受到部分既得利益者的擁護,再把為首之人降罰,那自然無人再敢興風浪。” “他們不是要廣開取士渠道嗎,微臣建議就隨了他們的愿,在太學多設幾門學科,同樣可考取功名,入朝為官,與朝廷也無害處,相反還能與我朝有益,例如在太學可增設‘武學‘一科,既能為我大宋選拔將帥之才,也能沖一沖目前將帥皆出自西軍的格局。” “另外他們不是厭惡駢文體嗎,官家不也不喜朝臣奏表廢話連篇嗎,那也隨了他們的愿,官家可親自發(fā)詔,日后太學考試當取散文先。” “這樣大部分學子應該都會滿意朝廷的做法,那時朝廷再誅惡首平風浪之時,相信就不會再有多少阻力。” “好!高卿好計策。” 趙佶篩著茶末未停,夸贊一聲隨后又道:“那此事我可就托付給高卿辦了啊,務必不要讓這股子歪風給刮起來。” 高俅起身拜首道:“定不負官家所托。” “可惜了啊…” 趙佶悠悠嘆息了一聲,隨即又轉(zhuǎn)過笑臉來拉著高俅坐下,“嗯嗯,來做,不說這些了,嘗嘗我給你點的茶如何?” 隨了趙佶這么多年,高俅當然知道他可惜的是什么。 趙官家愛才,尤愛詩才,更何況這個詩才還是他的堂內(nèi)侄子,不過他畢竟是一個帝王,首先考慮的得是江山社稷,其次才是詩情畫意,兒女情長,為此何慮一個堂內(nèi)侄子的詩才,便是親生兒子又如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