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就在場面安靜下來后,種氏又開口道:“你爹昨日來信了。” “阿爹寫信回來了嗎?他有沒有說啥時候回來啊?還有大哥,他說要給我送一匹大白馬,他找到了嗎?” 王智聽聞自家老爹來信,立馬喜笑顏開,問題一個接著一個的問,待看到自家老娘臉色越來越黑后,又識趣的閉上了嘴。 種氏瞪了一眼自家兒子開口道:“你爹說叛亂都已平定,最多還有月余時間,等把后續(xù)事宜安排妥當(dāng)就會回府。” “哦哈,太好了,阿爹和大哥終于要回來了!” 王智開心的小跑到種氏身后給她按起肩膀來,小王玲也跟著手舞足蹈大聲慶祝,就連小王沆也跟著大笑起來,雖然他不懂叔叔和姑姑為什么這么開心,他阿爹和大爹爹出征方臘的時候他才剛滿一歲,連路都不會走呢,哪里還有印象,只是小孩子的快樂很簡單,大人們開心,他就也開心。 看著三個孩子高興的模樣,種氏終于沒在板著臉,舒服的享受著兒子的按摩,開口道:“你爹在信里說這次回來就要去曹家把你的親事給定下來,畢竟現(xiàn)在時局不穩(wěn),不知道什么時候一走又是幾年回不了府,親事得盡早定下來,以安曹家的心,免得人家以為我王家還有什么其他心思。” “可是…” 王智欲言又止,心里有些激動,但同時又有些低落,他王大公子何曾有過低落這種情緒,也只有在個人感情上,兩世為人的他都有些不知所措。 “可是什么?” “可是那曹家小娘子說了,不喜歡我,她說她喜歡那種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男子,不喜歡我這種不學(xué)無術(shù)的紈绔。” 種氏聞言輕笑道:“傻小子,她一個小姑娘家懂得什么啊,哪家女孩子家不喜歡文武雙全的男子?可是這理想是理想,現(xiàn)實是現(xiàn)實,生活莫過于柴米油鹽罷了,等嫁過來適應(yīng)下來就好了。” “再說啊,這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由得著她一個小丫頭說話,我王家與曹家乃是世交,一直以來都是同舟共濟(jì),你們倆的婚事也是從小就定下的,他曹家如果不嫁,名聲也就壞了,也就無法在世林立足了。” 種氏說著像是回想起了什么,感慨道:“我早先時,也不喜歡你爹,覺得他文不成,武不就,除了莽之外一無是處,可是這后來啊,經(jīng)歷的多了,看到別家的雞毛多了,就覺得你爹啊,還是挺不錯的,最起碼他從不在外面拈花惹草,一心里只有這個家,對于一個女人來說,這就夠了。” 劉氏這時也在旁安慰道:“是啊,小叔,你年紀(jì)還小,貪玩一些也是正常,哪有你這個年紀(jì)的小郎不貪玩的啊,只要成家后能夠顧家,疼愛妻兒,不在外面尋花問柳,比什么文啊武啊的都重要。” 種氏點頭道:“是的,你要多學(xué)學(xué)你爹和你大哥,少去那些煙花之地,免得壞了名聲,讓人家覺得我王家教子無方。” 王智左右瞅著王富不在,做委屈狀道:“哎呀,阿娘,我都說了,我去也只是陪同窗他們,才子需要佳人襯托才能顯露名聲,太學(xué)才子何其之多,他們不去怎么嶄露頭角。” 有宋一朝文人學(xué)子都需要文氣,釋曰:文人名氣。 這詩詞歌賦本沒有固定的鑒賞標(biāo)準(zhǔn),個人喜好風(fēng)格不同,審美也自然不同,可當(dāng)一個人有了名氣,受到眾人追捧,有了名人效應(yīng),那大眾欣賞的品味也會隨之傾斜。 有了文氣之后也更容易得到達(dá)官貴人的青睞,如有學(xué)子能得到學(xué)官考官的欣賞,那更是能一步登天。 科舉取士制度還在時,各路考生皆會提前進(jìn)京造勢博名就是這個道理。 這文氣從何而來?自然是從口口相傳而來。 還有何處比得上才子佳人齊聚的煙花之地更容易產(chǎn)生佳話的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