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御書房內的氣氛從未有過的輕松,孝淳帝覺得天氣都不怎么熱了呢。 這篇策論著實寫得好,從農耕、政治、經濟、水利、科舉到戶籍政策甚至工事上面面俱到,提及了大鄴新的改革方向和極具前瞻性的未來規劃。 唯獨,沒有寫軍事。 不礙事,凡事沒有十全十美的,軍事是他的強項,不寫也罷。 在幾位皇子錯愕呆滯的眼神中,孝淳帝帶著沈確往外走,一邊走還一邊和藹道: “今日午膳就留在你母后宮里用吧,朕也同去,咱們一家三口許久沒有在一起吃飯了。” 一家三口? 其他眾皇子面面相覷,那我們算什么? 孝淳帝有許多兒子,只有老大是皇后所出,帝后青梅竹馬感情一直很好,皇帝顧念皇后身體一直沒有再讓她生孩子,而皇后娘娘同丈夫也是心有靈犀,無論后宮是何原因充斥進云云美人,帝后永遠都是一個眼神便心領神會。 自從晉王回京開始放下兵器拿起書本以后,從未有過的父慈子孝今日終于上演了,感動了一眾隨從的太監、宮女,這值得普天同慶的好消息瞬間飛遍了整個皇宮。 孝淳帝親自拿著沈確的文章,像一個考了滿分忍不住炫耀的孩子,“啪”的一聲拍在了翰林院老幾個面前,眾人早已聽聞了消息,一時好奇,都圍上來看。 從沈確的視角望過去,她的“父皇”此刻正得意洋洋地坐在正位上,慢條斯理一臉驕傲地飲茶,幾位翰林老學究的腦袋湊在一起研究她的文章。 雖說許久未曾動筆,但是這一篇文沈確是耗費了大半生的功力,查閱古跡、借鑒史書,寫得十分有底氣。 果然,翰林院的老先生們紛紛跑來詢問,有探討、有考教、有驚訝……最后都變成了贊嘆。 “怎么樣,朕的兒子不賴吧。”孝淳帝一臉得意,“是不是有‘別人家的孩子’那種感覺?” 沈確:…… 哪有這樣討夸的。 “大皇子簡直天賦異稟,文采不凡。” “思路清晰,憂國憂民且見識廣博。” “倡導的思路乃我大鄴之所需,果真后繼有人啊。” “真是別人家的孩子啊。” …… 沈確被說得臉紅耳熱。 那一日,孝淳帝又帶著沈確在皇宮里逛蕩了大半日,各衙門部司都走了一遍,驕傲,得意,忍不住地就是想笑。 眾臣工望著陛下的背影,偷偷捋須嫌棄:“怎么從前沒發現,陛下這么愛炫耀呢。” 大家望洋興嘆,搖著頭咬著牙,下職,回家打兒子去。 午膳時分終于到了皇后的慈寧宮。 “父皇一定餓了,母后趕緊傳膳吧。”沈確很自然地攙扶著孝淳帝上榻坐穩,又拿了靠墊枕在他身后,“再去叫人搬些冰過來,如果有薄荷百合涼粥也盛一碗過來。” 這是她的本能和習慣,從小到大沈確最是會照顧人善解人意的。 可這一幕從前李鸞嵩可是從未干過,別說照顧別人,他能把自己照顧好就不錯。 皇后娘娘贊道:“我兒如今判若兩人,陛下,咱們的孩子終于長大了。” “是啊,今日嵩兒的文章簡直驚為天人,那些酸臭老臣們終于佩服朕一次了,哼,看他們以后還怎么說朕的兒子只懂得打仗。” 說起今日的事孝淳帝兩眼放光,興致勃勃道:“你都沒看見,翰林院那李老頭,胡子都氣歪了,每每總看他拿兒子的文章出來嘚瑟,瞧瞧,不行了吧。” 皇后笑答:“他家兒子就會寫幾個字罷了,吹上天了都,要論樣貌、武功、軍事、秉性,哪里能跟我們嵩兒比,一個狀元而已,吹了半輩子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