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驚駭-《惡人大明星》
第(1/3)頁
“……林海文在紐約大學對抽象主義,表達了一如既往的不屑和反對,在回答觀眾提問的時候,他稱抽象主義作品是需要一部藝術詞典和一個大評論家協助,才能夠看得出來東西的作品。而事實上,他認為藝術理論,即作品在專業上具有哪些特點、表現和意義,確實需要依靠藝術評論家來為普羅大眾分析,以供參考和學習。但在直觀上對美的感受,來源于觀眾所知所感卻又超越這一切的一種藝術升華,則不需要如此。
一直以來,尤其上世紀80年代以后,當代藝術如脫韁野馬迅猛發展至今,它確實受到了相當多的質疑——那些無規則的線條、色團,龐大的幅面,永遠是反叛、宣戰、否定、混亂等等這些主題,它們真的如畫家、畫廊、評論家、拍賣公司、收藏機構等等這一條藝術鏈上等人所說的那樣?具有重大的現實和時代意義。
答案或許是‘是的’,但顯然林海文不這么認為,而他在藝術上取得的無可掩蓋、無可置疑的超拔成就,將為他的觀點提供最有力的證明!
究竟藝術會不會迎來新的變革時代,或許我們需要多等一段時間。”
——《紐約客》
小瓊斯放下這一期新的《紐約客》,上面用了整整四張紙,八個整版用以發表林海文相關的內容,從《丸子頭少女》到《黑龍潭》,十幾幅不同時期的典型作品,在紙面上演化著林海文的藝術道路——從常碩那里啟蒙之后,師法歷代大師,從委拉斯·貴支到安格爾,完整地經歷了古典學院派的傳承培育,最后站在過去所有巨人、巨匠的肩膀上,創造出源古典主義這一讓人震顫的新流派。
在梳理了林海文悠長的——呃,七年藝術人生之后,《紐約客》聚焦于這一次的藝術爭議。它認為這一爭議非常有意思,以加斯佩·瓊斯為代表的抽象大師,并未如大家想象的那樣,站出來捍衛自己的藝術,甚至都沒有保持一個高人的沉默。他們去觀看了林海文的作品,還給出了高度的評價,這在很多零和思維者看來,簡直是個叛徒,連老祖宗都當叛徒了,這確實夠讓他們感到喪氣的。
不過《紐約客》的分析,讓小瓊斯也比較認可:現在仍然存世的這些頂尖的油畫藝術大師,加斯佩、格哈德,年紀都很大了,如林海文那樣26歲就開宗立派,還要獨尊一術的畸形兒畢竟只有一個,能到加斯佩他們的高度,確實年紀不會小——因為這一點,導致這些人其實都不是當代人,出生于二次大戰之前或者中間,他們最早接觸的藝術教育,很多時候還是學院派的。
格哈德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加斯佩也是差不多的,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們對林海文在古典學院派上的突破,絕對是有感覺的——有點像是一個前夫,看著前妻跟另一個男人結婚了,他當年是因為前妻不夠好而跟她分手的,但現在,前妻用顯著的事實告訴了他,她如今內涵十足且非常美麗有氣質。這個時候,前夫甚至可能是感觸最深刻的人,因為他看見過她最壞的時候,也看見她現在最好的時候。
多少有點想吃回頭草的沖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