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允為了對付那董卓,為了匡扶大漢,可是真的付出了一切! 最重要的是,這一次想要對付董卓之人當然也不僅僅有一個呂布那么簡單。 作為大漢的司徒,而且還是董卓執政時期的司徒。 這老臣王允在此之前簡直就是一個標準的墻頭草,風往哪兒吹他往哪兒倒,對董卓更是百般的奉承,堪稱諂媚之至了。 只不過就在這種諂媚,這種無聲無息之中,他慢慢地積攢出來了一股不小的力量。 而且王允也必須要承認,那董卓著實是幫助了他不少的。 這些年董卓的放肆當真是讓很多人都開始離心離德了起來。 說降呂布歸降,有大功的李肅因為呂布和董卓的離心離德,最后卻被董卓所責罵,甚至無期限地閑置下來。 李肅這般脾氣的人,如何能夠受得了,所以他一怒之下調轉槍頭,轉戰涼州諸多將校。 并且幫助王允拿下了太多太多的涼州兵馬,讓董卓逐漸成為了一個在京師長安之中的孤家寡人... 這一次那名不見經傳的李肅再次展現出來了讓人震驚的本事。 董卓麾下的大將,也是被公孫竹稱之為董卓麾下第一名將的徐榮被他說動兩不相幫。 這徐榮的態度不僅僅是讓王允放心,讓董卓失去了一個依仗,最重要的是這個消息對于呂布來說是最好的消息了。 畢竟呂布自己也很清楚那徐榮的本事,簡單來說就是,有徐榮存在的大軍和沒有徐榮存在的大軍,那是完全不同的兩支士卒。 與此同時,胡軫作為董卓的親信心腹,竟然也在這種時候選擇了漠視,而原因竟然是因為當初胡軫被孫堅打敗,成為了董卓訓斥的那個人。 這讓本就滿心委屈的胡軫將心中的委屈變成了憤怒。 與此同時,加上呂布及其麾下的并州軍,王允就有了誅殺董卓的實力,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就有了平復長安混亂的底氣。 而做完了這些事情的王允,也終于聯合越發不受董卓待見的呂布,以李肅等人為內應,準備開始合力斬殺了越來越不像話的董仲穎。 而想要斬殺那藏在郿塢之中死活不肯出來的董卓也是一個問題,但是王允卻是找到了一個絕佳的理由。 一場宴請! 或者說名義上讓董卓接替皇帝位置的宴請... 在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沒有問題的情況下,董卓很是愉快地進入了王允的埋伏之中。 李肅手持長戈率先動手,徐榮和胡軫等人的漠視不理,最后換來了一聲“呂布何在。” 只不過當呂布再次被董卓想起來的時候,換來的卻是一紙詔書,將他斬落馬下。 但是同樣一直被董卓棄用的李儒卻是在最后關頭逃了出去。 之后的王允也不再安靜了,直接大肆清理長安的西涼勢力,威望正隆的王允看穿了呂布想要收納西涼潰軍的想法。 所以直接拒絕了他招降的提議,寧可將這些西涼士卒斬盡殺絕,也不肯再次造就一個董卓出來。 只不過王允在誅殺董卓之后,卻也因為這功勞太大,贊譽太多,一時間變得有些過于的剛愎自用了起來。 而就是這種行為直接讓剛剛崛起的呂布再次心中有了幾分變化。 原本那呂布以為自己斬殺了董卓,就能夠成為大漢的重臣,他如今就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但是他總是感覺情況似乎有些不太對。 這朝廷大權再次被大功臣王允執掌,而沒有回到那皇帝的手中,這一點呂布并不在意。 可是他在意的是自己得到了什么。 那王允則是給了呂布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的待遇和賞賜,甚至還將他進封為溫侯給了他爵位! 從此之后,這呂布成為了這天底下真正的一號人物,他覺得自己終于是自己了,不用再說他是誰誰麾下的部將呂布了。 可是這種開心的日子沒有過多久,他就慢慢的發現,這事情還是有些不對了。 王允沒有聽從他任何意見的意思,從最開始好言勸慰地將他勸走,到最后對他的建議更是壓根置之不理了。 而這個時候,呂布不但發現自己的話語權越來越差了,便是自己的地位也越來越差了。 沒有人看重自己這個溫候,他仍然沒有得到任何人的認可,甚至于在某個時間,某個地方,他聽到了王允對他的評價。 “一匹夫爾,妄圖對這朝堂指手畫腳,端的可笑。” 這句話,哪怕是沒有太大學識的呂布都明白這里面是充滿了嘲諷,充滿了諷刺。 最重要的是這句話出現的地方! 這句話不是在王允的府邸之中,王允在四下無人的時候隨口說出來的,他呂布也沒有這個本事知道那種話。 王允在說出來這句話的時候,直接引來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哈哈大笑。 而那笑聲之中同樣也是充滿了嘲諷和不屑。 因為這句話說出來的時候,是王允在酒宴上已經喝得有些迷醉了,而那一場酒宴則是他大漢司徒王允的壽誕.... 當初呂布看著王允未曾邀請他,還以為是王允擔心他駐守城池太過繁忙,因此便想要偷偷前去慶賀。 因為他身邊之人都告訴他,要和王允打好關系,那是一個賢臣,跟在他的身邊,對自己定然大有裨益。 呂布阻止了所有想要通報的下人,他一定要給這位賢良的長者一個驚喜。 結果他赫然發現,原來他只是沒有邀請自己一個人。 而那句話也恰好落入了呂布的耳中,讓呂布的心如墜冰窟。 可王允做的不僅僅是對呂布冷淡,他甚至還在打壓徐榮胡軫等降將,關押蔡邕于大牢,但是最后出現的一個小小的變故卻是蔡邕未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