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朝堂散朝之后,盧植等人自然是三五成群的走到了一起,而他們此行的目的...那也是非常簡單的。 議論朝政! 或者干脆一點,就是討論這一次陛下的命令。 “陛下為何非要如此,那張溫是有些許本事,名望也還是足夠,但他哪里有皇甫嵩的能耐? 這西北好不容易有了些許好轉,我等眼看著就要平定西北有望了。 這個時候將皇甫嵩換下來,讓張溫上去,他...他豈是能夠平亂之人?” 對于陛下的這個決定,雖然朝中懂兵事,能夠對于西北說出來個所以然的人不多。 但是看出來這朝堂詭異,看出來張溫和皇甫嵩差距的,可是不少。 畢竟他們不了解戰事...還能不了解皇甫嵩和張溫么? 這就不是一類人! 一群人說著說著心中的火氣就變得大了起來,同時也忍不住看向了那不遠處的盧植。 看著沉默不語的盧植,終于有人止不住說了起來。 “子干,你倒是說幾句啊,這里就是你真正統過兵馬,你倒是告訴我等...這張溫...咱們的這位大司空,這位伯慎兄,到底能不能平定西北?” “絕無可能!”盧植毫不猶豫地給出來了答案,“伯慎名望不俗,但是名望不等于兵法。 想要解決這一次的麻煩并不算難,畢竟就算是不能從戰場上決勝,靠著刺殺等手段也不是不能將他們退去。 這揚湯止沸的事情,我大漢也不是做了一次兩次了。 諸位倒是不用太過于擔心。” “.....”眾人看著盧植如此態度,聽著他的話語,那臉上可是沒有半點變好的意思。 “子干,既然你知道,那你為何....” “諸位為何不肯開口?”盧植這一次沒有給對方說完話的機會,而是直接將那話語打斷然后反問了過去。 “就算是諸位不懂兵事,但那伯慎也不是很懂。 而且諸位難道還說不出什么臨陣換將,兵家大忌? 這兵書總是讀過幾本的,沒看過孫子兵法,也該是看過春秋知曉大義的。 這朝堂駁斥的本事,恐怕諸位還是有的吧? 說到底,諸位和老夫一樣,都看出來了這皇甫將軍為何會如此。 不過就是害怕他功高震主罷了。 對此,盧某不能說什么,諸位也不能說什么。 只能說...伯慎的運氣不錯。 我大漢的運氣...就不好了!” 盧植說出來這句話的時候,也是有些無奈的,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大漢就陷入了一個怪圈之中。 或者說,大漢的皇帝就陷入了一個怪圈之中。 大漢的皇位一次次出現動蕩,每一次動蕩平息,都要依靠宦官才能夠穩定下來。 從當年的鄧太后依靠鄭眾和蔡倫開始,宦官的地位不斷的提升,尤其是鄧太后當年為了將權利收回皇帝的手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