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呂后說了算-《大漢儲君》
第(1/3)頁
劉邦一臉的不屑,你個豎子什么德行,乃公還不知道!
我才不信你說了什么,我要看你在干什么!
劉邦果斷下令,挨個調查,東宮三館,全都不放過。
首先就是國史館,這是很早就設置的,劉邦也沒覺得有什么特殊的,可是真正過問之后,劉邦直接驚呆了。
眼前國史館正在干兩件大事,其一,就是關于《孝經》的注釋。
叔孫通熬了兩天,寫出了一萬七千字的孝經,這點字數還是太少了,圣賢說話都是微言大義的,因此需要有人專門釋經。
國史館的一批人就在干這件事,把深奧凝練的文字,變成簡單易懂的內容,然后廣泛收集案例,佐證孝經內容,然后再進行引申含義,由孝而忠,完成升華!
這一套做下來,就等于將孝道變成了金科玉律,推之四海皆準。
“子房先生,朕似乎還是低估了《孝經》的厲害!”
張良點了點頭,一臉的凝重,他早年也是得到名師指點,才豁然開朗。沒有紙張之前,書寫的載體要么太貴,要么太重,都不適合大規模寫作。
因此諸子百家的經典,字數都不算多,道德經才五千言,其余的也多不了太多。
呂不韋以國家之力,修出來的《呂氏春秋》,也就是二十萬字。
放在后世,也就堪堪夠上架字數而已。
這種高度凝練的書籍,不是你有多好的悟性就行的,必須有人給你指點,最起碼要能夠解釋其中的文詞含義,不然你連入門都做不到。
而能夠讀書,還能夠解釋經典的,往往都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家族之中。
因此有些時候,真不是窮人不努力,畢竟這世上有太多的事情,不是努力能解決的……
劉盈掌控的國史館,第一件事,就是收回了釋經的權力。
這事還是讓朝廷來做,然后盡量推廣到更多的人,哪怕是寒門子弟,也能夠靠著讀書,光宗耀祖,改換門庭。
而國史館做得第二件大事,就是梳理史料,撰寫漢楚爭鼎的內容……諸將有多少功勞,該得到什么樣的評價,這里面應有盡有。
劉邦都看傻了,“朕,朕正苦于如何封賞功臣,伱這里竟然早有定論了?”
劉盈連忙道:“阿父,你可不能這么說!雷霆雨露,莫非天恩。我只是收集一些史料而已。以后修書,還要詢問當事人的意見,多方校準,祛除錯誤。還要給您過目……總之,這就是個草稿,草稿而已!”
劉邦翻了翻眼皮,冷笑道:“好啊,草稿好!那阿父拿去看看行不行?”
劉盈無奈道:“您看自然是可以的,但是您可千萬不能說我干涉了封侯的事情,我可沒那么大膽子!”
“你的膽子比天都大了!”
劉邦氣哼哼道,一個國史館,拿捏了諸子百家,拿捏了地方豪門大族,還把文武朝臣都捏在手里。
也難怪這么多人,都往這里跑,誰不想在史冊上多寫兩筆,寫點光輝的事情,把丑事掩藏起來。
哪怕是劉邦自己,也不能免俗啊!
一個國史館,都弄出了這么多的花樣。
其他兩館,只怕驚喜更多了。
首先就是昭文館,這里面集中了劉盈的師傅們,他們除了日常講學之外,還分成了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就是處理日常送過來的朝廷公文。
前面劉邦已經答應,為了讓劉盈更快熟悉政務,朝廷公文都會給他一份。
昭文館負責匯總之后,草擬處理意見,上呈給劉盈。
劉盈得到之后,會和其他人商議,檢討其中得失,擬定出最后的意見。
然后剩下的一部分人,則要關注朝廷的處理辦法,再跟昭文館的意見比對,檢討得失。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加查县|
五峰|
平江县|
克山县|
芮城县|
阿克陶县|
罗山县|
康保县|
西平县|
武城县|
宁晋县|
修武县|
东港市|
阳西县|
洛浦县|
通山县|
镇雄县|
婺源县|
封开县|
朝阳区|
合肥市|
和硕县|
连云港市|
井冈山市|
金溪县|
衡南县|
济南市|
临安市|
台东市|
砚山县|
桐梓县|
西畴县|
祁阳县|
芦溪县|
大冶市|
阜南县|
九江市|
宁城县|
泊头市|
苍梧县|
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