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到了3天一次游泳訓練,董威敏組織武裝泅渡江河5000米。 董威敏對所有的隊員道:“這是大家第一次武裝泅渡江河,除攜帶30斤警用裝備外,還可攜帶救急用的救生圈。” “不嗆水是游泳不好的。” “我現在給大家示范一下游泳動作要領。” “武裝泅渡采用的泳姿一般是蛙泳和側泳,我們今天的訓練是側泳。” “游泳者需要側身而泳,兩臂劃水稍向下壓,兩腿蹬水時稍向后下方,小腹微收,一個手臂向前伸展,另一個手臂向后放松,兩腿蹬動。” “保持身體平衡和防止下沉,蹬腿與劃臂的力量要適當加大,呼吸要充分。武裝泅渡必須嚴格整裝,簡單方便,不能松散和丟失裝備,要符合相關要求。” “這是第一次可以帶救生圈,第二次還可以帶救生圈。” “第三次就貼近實戰,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泅渡,完全不能借助于任何外力。” 訓練的地點其實是一個湖,浩淼的湖面一碧萬頃,波光粼粼。 到達湖心島,然后再游回來。 董威敏上了一艘小汽艇,倒是不是他搞什么特殊化,而是在汽艇上能觀察湖面動靜,馳突指揮。 一旦發現什么異常情況,汽艇轉瞬之間就會變成救援艇。 可以馬上施出援手。 說罷,他上了汽艇,特訓隊隊員身著迷彩服,背著30斤警用行囊,全部“撲通撲通”跳入水中。 特訓隊隊員全部生長于南方水鄉,嬉水中成長。 對于游泳不是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游刃有余,如魚得水一樣。 水鄉的孩子整天與湖泊江河為伍,水就是他們的故鄉,水里的故事說不完。 “風飔飔,雨離離,魚尾迸圓波,千珠落湘藕,菱尖茭刺鸂鶒飛”水塘里的鸂鶒、魚、鴨、蓮、菱都是孩子們的玩伴。 周云振自然也不例外,他自小就有個水滸的外號“浪里白條”,能像魚兒一樣在水底潛行。 然后倏忽跳出水面,玩出各種讓人咋舌的新鮮花樣,甚至能在水里直立不動。 雖然大家背著30斤警用行囊游泳,但是人人按照教官董威敏的要求,爭先恐后地向湖心島嶼游去。 當特訓隊隊員渾身濕漉漉紛紛上岸時,教官董威敏已站在湖心島嶼岸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