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莉莉起身向著自己的辦公室走去。 不一會兒,她帶著重新打印出來的新公函,來到政委辦公室。 政委沐山川提起鋼筆“刷刷”麻利地簽署上了他的名字。 “拿去,馬上發(fā)特急傳真過去。” “是!”她轉身就要走,不過還是猶豫了一下,欲言又止。 “還有什么事?”政委沐山川有些不耐煩,這個小李,做事怎么磨磨蹭蹭的? “我,我有點,覺得不太妥啊。” “什么不妥?” “這個事情,可能要過會的啊?”李莉莉猶豫了一下,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政委沐山川說道:“筑室道旁,三年不成。一件事一過會,盡是扯皮,嘰嘰喳喳,議論紛紛,就是難以定奪。” “還不如乾綱獨斷,于副主任可以先斬后奏,我就不行嗎?其他領導我會一一說明的。特事特別辦理,你就不再要說什么了的。” 說完,政委沐山川擺了擺手,“去吧!別再打擾我工作。” “是!” 李莉莉退出了政委辦公室。 政委沐山川陷入了沉思,這個于歸東今天的事,不能算做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何況他這個臨機處置是符合自己的心意的。 最后不還是要自己拍板定奪?還是自己大權獨攬。先斬后奏還是算不上的,只是奏得遲緩了一些,這也算不了什么大事。 可以不予處罰。 但是也是絕對不可獎賞的。沒有規(guī)矩,何成方圓?人人出差都如他這樣獨斷專行的話,那置領導于何地? 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輕視領導,最后演變成蔑視權威,豈可取?豈不亂套?工作紀律、工作制度還能針對誰?工作秩序還能維持? 對于于歸東今天的行為不獎不罰是最合適的,功過相抵。 與董金山相比,于歸東強了不是一點,他能替領導分憂,想領導之所想,急領導之所急,做領導之所欲做的事。 董金山呢?遇事推諉,缺乏擔當精神,而且自己的算盤打得精。 雖然唯唯諾諾,但是總給人一種虛無縹緲,不踏實地的感覺,那雙眼睛一天到晚游移不定,不知在想些什么?又在遮蓋些什么? 是騾還是馬,不拉出來溜溜,怎么能分辨? 古代之人說得好啊,“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政委沐山川深思熟慮的結果是放過于歸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