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可是老弟,我還是有一點擔憂,他們會這么乖乖聽話嗎?畢竟技術是生命線啊,掌握在人家手里!”周翊坤還是有些擔心。 “您放心,他們都是資本主義國家,都是企業,根本目的是為了賺錢!現在咱們早就不是當年一窮二白的局面了。華夏那么大一塊蛋糕,這在世界上是獨一份的!由不得這群‘貪狼’不動心!如果對手是美國的話,還可能有些問題。因為美國的戰略眼光很強,對華夏有很深的防備心里。可這幾個二線強國,更多考慮的就是本國的經濟利益了。”梁江濤道。 從后世的發展情況看,這些國家還是以賺錢為主要目的,順利地讓華夏拿到了核心技術。 周翊坤點點頭,覺得有道理。 “我還有個小小的建議,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四個國家太多了。三個就夠了。”梁江濤眼中露出了狡黠的光芒。 “哦?為什么?” 周翊坤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 “您聽過二桃殺三士的典故嗎?”梁江濤笑著道。 “哦?漁翁得利?”周翊坤一下子就來了興趣。 這是《晏子春秋·內篇諫下》中記載的典故,明朝文學家馮夢龍在《智囊全集》中又做了進一步演繹,充分體現了華夏傳統文化中的智慧和謀略。 簡單來講,是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讓三壯士因相爭而死,再從中謀利。 用來指導這場大規模的技術合作和引進,再合適不過了。 “不錯!四個國家,四個巨頭,先接觸一遍,把最難搞定,條件最苛刻的,率先踢出去!不給他們反應的時間!哪怕這個公司是技術最好的,也在所不惜!這叫殺‘猴子’給‘雞’看,不怕‘雞’不害怕,不緊張。”梁江濤道。 “這樣會不會太激進了?畢竟對方可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有著先進技術。” 周翊坤是老鐵路人,知道從一窮二白、一無所有的時候起步的艱辛,對于這些成熟的技術,有很強的渴望,對這些發達國家的大企業,也有一種天然的敬畏。 “不怕,技術沒有價值,技術用起來才有價值!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已經飽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需求量很小,只有我們才能吃得下他們的技術!世界上只有我們一個大市場!我們才是最稀缺的!這是最簡單的供求規律,他們是商人,知道該怎么做選擇。”梁江濤自信地說。 周翊坤默然,改革開放這些年,跟西方學習了不少,也引進了很多,自身的技術越是提高,越是能感受到和人家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突然姿態轉變那么多,還真得花時間好好調整調整。 “對了,不是二桃殺三士嗎?三士有了,那么二桃呢?就我們一個國家啊,難道還要再拉一個其他國家?”周翊坤問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