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謙讓的環(huán)節(jié)讓他直接省了。 不過梁偉當然不會計較這些,讓他坐上首,反而讓他渾身難受。 剛坐好,已經有伺候席的人端著臉盆過來了,里面是溫水,旁邊還有肥皂、毛巾,請客人先洗手。 這符合《禮記·曲禮》中“共飯不澤手”的表述,意思是和人吃飯時手必須要干凈。 這些年輕人都是村里的十八九歲的年輕人,每桌三人,專門伺候席面,負責倒酒、端菜、點煙、迎來送往。 他們是不落座的,沒事兒的時候就在一旁垂手而立。 村支書家的宴席,再辛苦也值得。 何況,他們也不是全無所得,最后吃剩下的飯菜,就歸他們享用。 這是他們幾個月也吃不到一次的大餐。 農村的席面,是極盡豐盛的,整場酒席下來,幾十個菜可能動了三分之一都不到。 和后世崇尚勤儉節(jié)約不同。 那個時代的農村,如果菜弄少了是很丟面子的一件事。 都是盡可能地豐盛,盡可能地多弄,就算浪費了也在所不惜。 年輕人看著碗里的菜肴,聞著飯菜的香氣,都忍不住吞咽口水。 這個時候農村還沒有完全實現(xiàn)溫飽,可能幾天才吃得上一頓肉,吃飯是頭等大事。 宴席開始了。 第一道菜,喝茶。 先喝一壺濃濃釅釅的茶。 當然,空腹喝茶不行,因此配以四個果碟,四個干蝶。 果碟是蜜三刀、花生蘸、杏脯、蘋果脯。 干碟是西瓜子、葵花籽、蠶豆、開心果。 加起來是八個,取四平八穩(wěn)之意。 其實,整個宴席都是圍繞著“四”和“八”開展的,極為講究。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供客人之間互相認識,聊聊家常用的。 碟子里的東西,一般沒人動。 很快,這些都撤掉,上來四個壓桌的涼菜,涼拌肚絲、水晶豬手、醬牛肉以及蒜泥黃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