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首先,寧水的問題是太過于依賴轉移支付,換句話說,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企業的數量太少了!” 華夏正處于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商業社會轉變的過程。 要實現小康,實現富裕,最根本的是要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讓企業做大做強,尤其是民營經濟。 “您說得對啊,可寧水人老實忠厚有余,靈活性不足,經商辦企業的愿望不強烈,就算有,也很難發展壯大,這也是我們一直著重思考的問題。”段江宇嘆了口氣。 “段縣長,這么說就不對了,說明你的思維還是沒有跳出固有的局限性,在商業社會,一切能夠產生財富的社會要素都是流動的,我們做的,是要創造條件讓它們更加充分地涌流。”梁江濤掉了一句書袋。 “哦?”段江宇有些疑惑。 “寧水的發展不能只靠寧水人,這還是農業社會的舊思維嘛,你有土地,有資源,完全可以吸引外面的企業和資本進駐寧水嘛?”梁江濤道。 后世,各地都有工業園區,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企業發展壯大后,必然會進行資本轉移,這是由基本經濟規律決定的。 地方政府,要做的就是拿出優惠的政策,包括融資、稅收、土地等,吸引外資入駐,各取所需,雙方共贏。 “有道理,真是茅塞頓開!一個月前我們去江浙考察學習,他們每年賣地的收入能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一半以上,如果我們也能學習效法,財政收入必將快速增長!”段江宇興奮地說。 老實說,這次考察回來后,寧水的領導班子都大受觸動。 他們第一次知道,原來賣地還能有那么多錢! 這不是躺著賺錢嗎? 回來后,他們反復研究,想著能通過什么方式把地賣出去。 那么多土地,不賣白不賣啊! “大錯特錯!”梁江濤搖頭道。 “哦?不對嗎?”段江宇愣住了。 錢定鈞和其他縣領導也都露出沉思的狀態,思考著梁江濤的意圖。 “江浙能賣地賺錢是因為人家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自然能帶動土地增值!寧水呢?寧水有什么產業,土地有什么價值,誰會買?買來做什么?” “何況,賣地的收入短期看是很豐厚,但從長遠看,這是透支發展潛力的行為!地價上升,整體社會成本都會上升,除了炒高房地產的價格,一無是處!從長期看,絕對是飲鴆止渴的行為!”梁江濤鄭重地說。 二十年后,土地財政的弊端一覽無余! 只是在這個時代,土地財政還未形成,房價上漲的趨勢也未形成,大家都看不到弊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