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其中這些大老板們所從事的產業(yè)多是資源型行業(yè),比如砂場、煤礦、石場,其從事特點是門檻極高,主要核心競爭力是有關部門的批文........ 頂級家族和一流家族這些政治家族,構成了縣城里的特權階級。 該調查總結了縣城政治家族存在的特點: “1、不少都是行業(yè)內或者系統(tǒng)內繁殖,具有一定的世襲性,比如岳父當過某鄉(xiāng)書記,他的女婿后來也在該鄉(xiāng)當書記,姐夫和內弟都在組織部副部長的位置上干過;” “2、副處級以上的縣領導子女一般至少有一個副科,不少還是正科;” “3、政治家族的大小和家族核心人物的權利和位置成正比,核心人物權利和位置越重要,家族內出的干部也就越多,同時和后代數量也成正比,后代越多,家族內出的干部也越多。” “政治家族形成了地方利益集團和勢力集團........” 可以看到,政治家族的目標不光是這一代富貴顯赫,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子女,并通過聯系這種方式,將優(yōu)勢固化下去。 中國的主體是熟人社會,在縣城里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在縣城官場里混,除非有很強的能力和機緣,否則關系是第一位的。 一個位置,你也行,人家也行,這個時候拼什么? 不就拼關系,看有沒有人給你說話么? 中國的體制就是這樣,從上到下,而不是從下到上。 蔣明安所在的供電公司是實權單位,但政治地位和發(fā)計委、財政局這些能產生縣級領導的單位還差了一籌,再加上蔣明安只是二把手,所以他們家只能算是次一流家族。 只差了一級,只能算邊緣化的特權階層,也就意味著地位不穩(wěn)固。 稍有不慎,蔣明安辛苦一輩子積累的優(yōu)勢就會化為泡影,出現階層跌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