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賢執政二十一年,大宋再次出征。 此戰,西夏滅亡。 李賢執政二十三年,大宋兵馬南下。 此戰,大理等南方小國滅亡。 彼時,宋國疆域遠超建國之初,唐風再現! 李賢執政二十五年,宋帝感激李家對大宋王朝的付出,感恩李家于危難之際拯救大宋,遂決定退位讓賢。 文武百官無不哭泣,無不阻攔。 李賢更是跪在宮門前,連道不敢。 然而這一切并不能改變宋帝那顆想要退位讓賢的熱忱之心。 最終在宋帝的堅持下,滿朝文武決定滿足宋帝的愿望。 他們不再阻攔宋帝退位讓賢的舉動,開始轉頭請李賢登基稱帝。 李賢乃是大宋忠臣,豈能接受這樣的事情! 他再次推脫,表示自己無德無能,不能接受宋帝的退位讓賢。 為此,滿朝文武紛紛哭泣。 他們為李賢的忠誠感動,為李賢的清廉震撼。 民間百姓聞之,也紛紛前來請愿。 面對宋帝的堅持,文武百官的請求,天下百姓的請愿,李賢有感于自己不能繼續無視天下臣民的邀請,最終在不情愿中接受了這份重任。 但為了表示自己對大宋的忠誠。 也為了表示自己并不是謀朝篡位,只是因為滿朝文武與天下百姓太熱情,他不得不登基稱帝。 李賢表示,不更改國號,依舊稱之為宋。 不過天下人更喜歡稱之為新宋。 意味著,這已經是新的朝代。 意味著,全新的時代降臨了。 李賢登基之后,曾經擁護李家的滿朝文武紛紛得到了獎賞。 李昊則受封太子。 新宋五年,李賢無疾而終,享年七十二歲。 同年,李昊登基稱帝,年四十五歲。 這一年,李昊恍然大悟,這個世界雖然有武功,摘花飛葉皆可傷人,劍氣縱橫可以攔江,但卻終究沒有長生。 哪怕是練武之人,壽命也不過是比普通人稍微好點。 縱然是號稱可養生長壽的道教,百十歲已經是極限了。 李昊登基之后,立內閣處理國家大事。 如此一來,他的工作量大減。 但這并不意味著他沒有事情可做。 將國家大事交予內閣之后,李昊開始著手研究長生之法! 三十年來,李昊看過的武道修行法門沒有一萬,也有九千。 天下法門,殊途同歸。 要么煉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