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考古隊使用的攝像頭屬于超高畫質。 像素極佳。 只是因為洞穴內光線微弱,效果并不是特別好。 透過屏幕,只能看到燈光近前的景象。 “還是第一次看到直播考古,贊一個,前來簽到。” “哇,這是已經下去了嗎?” “感覺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樣,看周圍這情況有些像是巖洞。有沒有大佬出來說一下,正常的古代墓葬都是這樣的嗎?” “不算學者,只是普通的歷史愛好者。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并不是很正常。” “正常的墓葬,應該有陰宅,墓室,分為地上地下兩種結構。” “但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洞穴并不像是人工開鑿,應該是天然形成的隧道。當然了,也有可能是墓葬建造于洞穴之內吧。” “這光也太弱了,只能看到腳下。為什么不用大號的探照燈,難道考古團隊沒錢了。” “笑死,別來秀智商好不好。” “就算沒看過考古,難道沒去過博物館,不知道博物館都是禁止拍照的嗎?” “別這么嚴肅嗎,又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強光對文物的危害。” “我在這里簡單解釋一下,為什么三位考古人員使用的燈光那么柔和,微弱。這個呀,主要是因為光對于大多數文物而言都是敏感的。” “尤其是纖維質地的文物,更是懼怕于閃光燈。” “不論是手機還是相機,閃光燈的光線里面都含有紫外線和紅外線,它對文物表面的色彩會進行破壞,造成纖維斷裂和結構斷裂。彩繪一類,像彩陶、壁畫,字畫,還有絲綢制品,木質建筑物等也會受到影響。” “當一件彩陶或壁畫因強光累加之后會造成褪色,使其發黃,發脆,更嚴重的情況會出現文物表面裂化,產生老化形象,從而失去了原本的特征。而這些遭到損害的文物,在后期修復中也未必救得回來。” “這也是為什么考古研究員沒有使用強光的原因。” “考古是一種保護性的挖掘,不是盜墓。” “考古研究員是為了保護我們祖先留下的珍貴遺產,才對受到破壞,或者已經暴露的墓葬進行保護性地挖掘。” “所以你們如果看考古紀錄片,就會發現研究員在考古過程中寧可在挖掘出來的墓葬中花費三天,甚至半個月,一個月,用細小的軟毛刷趴在地上一點點清理一片土地,也絕不敢用鐵鍬啊,鋤頭啊,大動干戈。” “那不是考古,是拆遷。” “所以永遠不要把考古和盜墓相提并論,盜墓賊是為了一己之私,他們給考古工作者提鞋都不配。” “當然了,某些考古人員私德有問題,這也是很多人對考古有偏見的主要原因。至于哪些人,呵呵噠,我就不點名了。” “嘖嘖,遠看是條狗,近看----。填空題,懂的都懂。” “哈,啥意思,有沒有大佬出來解釋一下。” “親,這邊建議您百度呦。” 墓葬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