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更別提一向把面子看的最重的乾隆皇帝了。 “萬王之王!朕怎么從來沒有聽說這個法統!朕也有機會能夠統御西方世界的嗎?” 乾隆實際上是一個時髦的人,他和路易十六還是一隊筆友,經常性的高談闊論,雙方都認為對方是一個儒雅高遠的人。 所以說,聽到能夠壓老朋友一頭,乾隆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興致。 “呃,這個奴才還真不知道,不過可以找那些傳教士過來問問!” “那好!喊湯若望!” 我們仍未知道,當著一個傳教士的面想要搶耶穌頭銜的乾隆當時在想什么。 【除了制度方面的問題,第二個最本質的分歧就是宗法制度的不同了,或者說,就是嫡長子繼承制度。】 “啊?天下不都是嫡長子繼承嗎?難不成還有例外?” 大漢,劉爽臉上帶著疑惑。 但是很快,他就看到了自家父皇黑著一張臉。 “就你是嫡長子,你想想孝武皇帝、孝文皇帝還有孝景皇帝,哪一個是嫡長子了!” 旁邊的劉洵(劉病已)差點兒沒有一口氣噴死這個兒子,成天被儒生教導,腦子被門夾了。 “啊?!還真是如此!但是我大漢以孝治天下,怎么會如此啊!” 劉爽的腦殘發言讓他掩面而泣,丸辣,我大漢江山不會毀在我的下一代吧! 倒是其他的帝王沒有提出什么異議,就算是通過玄武門之變上位的李世民,也是非常提倡嫡長子的。 因為這玩意兒有最明顯的穩定性,除了嫡長子這個身份,其他什么都可以是假的。 “哼!嫡長子又如何,我大蒙古可從來都是幼子守家門的!” 大元,忽必烈最小的兒子看著太子真金,不無挑釁地說道。 不過真金太子并沒有搭理他,反而露出了厭惡的神色。 【不過,華夏和歐羅巴最大的分歧不在于嫡長子,而在于對于男性后代的重視。】 【歐羅巴這邊更在乎血緣的遠近,比如說一個歐羅巴君主,他死后肯定是由他的兒子順位繼承的,但是如果他沒有兒子,那就會交給他的大女兒。】 【但是華夏,這樣的情況通常會從家族之中選擇一個后輩,過繼而來,繼承香火。】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