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禍不單行,鎮上的書院近期也打算暫時停了,因為先生們,要搬去青州城里住,所以學生們面臨倆選擇,要么跟著去,入讀青州的書院,要么就暫時回家自個兒復習,等著再次開門。 許茂山為難了。 他肯定是想小兒子跟著去的,眼瞅著明年就要下場,中斷學業無異于臨門一腳踩坑里啊,他咋能甘心?可跟著去,耗費的銀錢可不是小數目,那是青州城里,束脩更高,吃喝拉撒也更貴,這些銀錢,從哪兒來? 就算家里有,都給了小兒子,其他人咋辦? 現在鬧旱災,家里已經節衣縮食,每天一頓飯了,手里再沒點銀子傍身,別說其它兒子,就是他自己,心里都不踏實。 還有一事兒,村里還鬧著去逃荒呢,走不走也是個問題。 愁腸百結,許茂當家這么多年,從未像今日這般茫然糾結,倒是趙婆子態度很堅決,她想都不想,就贊成小兒子去青州繼續讀書。 用她的話來說,九十九跪都叩了,還差最后這一哆嗦? 家里再難,這半年也能熬過去,半年后,小兒子成了秀才,許家的門庭都換了,那是多大的榮耀? 為了那一天,現在受點罪都是值得的。 其他人聽了這話,心思卻是各異。 這話說的容易,熬一熬,誰知道能不能熬過去?而且,誰又能保證半年后,許懷玉真的能考中秀才啊?萬一不中,他們現在遭受的痛苦,誰來負責? 人心,從來都是偏的,更是自私的。 李秋華在外頭受了氣,本來回來還想說道一番,見狀,也識相的不敢開口,省得雪上加霜,被遷怒再挨罵。 誰想,她沒吱聲,許茂元上門來說了。 一聽又是逃荒,始作俑者還是許懷義,許茂山就沉下臉來,“大哥,你就由著他到處瞎嚷嚷、蠱惑人心?” 許茂元道,“他說的那些話,并不是危言聳聽,是……” 許茂山不耐的打斷,“大哥,就算他說的那些都是真的,糧食絕產,也無人來賑災,難道就真的走投無路、非要去逃荒?往年,也不是沒有遇上過旱災,咱們都是咋過去的?哪就至于逼到去要逃荒了?咱們許家百年根基都在這里,要是離開,可就都毀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