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沉默,便是默認(rèn)。 顧小魚垂下頭去,整個人被沮喪和感傷所籠罩。 顧歡喜見狀,把話題又扯回到開始,“你說那些大戶人家可以暫時避進(jìn)青州城,不需要去逃難,是覺得青州城會安穩(wěn)了?” 顧小魚怔了一下,才緩過神來,點了點頭,解釋道,“青州是古九州之一,位置十分重要,自來就有重兵把守,除非有外敵強(qiáng)攻,不然……” 言外之意,就算有流民暴亂、盜匪橫行,也影響不到青州城里。 所以,倒霉的只有底層百姓。 顧歡喜又問,“這么說,青州城里有足夠的存糧了?” 顧小魚遲疑道,“按理說,應(yīng)該是。” “那水源呢?” “聽說,青州附近有條河流,經(jīng)年不斷,城內(nèi)的井便是遇上干旱,水位也不會受太大影響,日常飲用是足夠了,只無法應(yīng)對地里的莊稼受旱。” 聞言,顧歡喜若有所思。 顧小魚試探的問,“您不會是想去青州吧?” 顧歡喜搖了搖頭。 顧小魚松了口氣,“這時候去,怕是已經(jīng)遲了,除非是身家豐厚的大戶,在青州城里有宅院的,尋常百姓,若是活不下去了,只能在城外扎棚子,等著城里的富戶發(fā)善心施粥,但這是下下策,等天寒地凍,老弱婦孺很難熬過去,而且,屆時萬一難民太多,守城的將士為防止他們作亂,還會驅(qū)趕,難民內(nèi)部也容易生亂,比逃荒還要危險重重……” 這些道理,顧歡喜自然是明白,但她擔(dān)心的是,村里其他的人不明白,畢竟比起逃荒去一個未知的地方,能就近在青州要飯,更能讓他們接受。 “小魚,你怎么知道的這么多?” “那娘呢?您的見識……” “我曾跟著你外祖父游歷了十年,除了不宜踏入的蠻夷之地,還有西北邊疆,大多數(shù)州府,我都去過了,包括天子腳下,繁華風(fēng)流見過,貧瘠愚昧見過,你外祖父也將一身所學(xué)都盡數(shù)交予我,我知道這些事兒,再尋常不過,倒是你……” 顧小魚抿抿唇,抬眼于她對視,不躲不閃,“兒子知道的一切,是家里請的先生所教,也有些,是從書里和邸報中看到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