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鼓聲在易書元耳中是如此清晰,那光芒在易書元眼中也是如此明顯,但澡堂之中乃至衙門上下,沒有一人察覺到,整個元江縣境內可能也是如此。 或許也就只有鬼神有所察覺了吧? 易書元這么想著,不由下意識望向城隍廟方向的天空。 此時此刻,不光是易書元在看著遠方的天空,元江縣城隍廟頂上出現了幾尊陰司大神,闊南山山巔上出現了山神以及那位古松所化的老翁。 很顯然,這鼓聲并非局限于元江縣上空一域,甚至月州城城隍廟頂上都出現了月州大城隍的法身,月州城內一些廟宇處也有神道金身的身影,乃至于一些靈覺特殊的非人存在也在隱秘角落望向天際。 這鼓聲和天空的變化讓易書元難以保持平靜,將衣衫穿戴完畢之后,他帶著略微亢奮的心情,急于要弄清楚狀況。 趁著這會天還沒黑,易書元匆匆走出了縣衙,步入了行人如流的元江縣街道上,很多百姓行色匆匆急著回家,更有不少武者在街上游蕩,同心樓更是已經客滿。 不過這些現在都不能引起易書元的興趣,他在街上走著走著,障眼法就開始逐漸生效,身影變得越來越不容易引起注意,直到漸漸被所有人忽略之后徹底消失在人們眼中。 隨后一陣清風掠過人群刮上屋頂后,吹向了元江縣城隍廟,片刻就已經吹到了城隍廟的屋頂上。 向常青在感受到一陣清風吹來的時候就微微皺眉,側目看向身邊,隨后心中微微一跳,因為易書元逐漸在風中顯出身形。 “易先生?” 易書元此刻維持著障眼法讓城隍廟范圍內來來往往的游人香客看不到自己,向著老城隍和周圍幾尊已經有行禮動作的陰司大神拱了拱手就再次看向天空。 “城隍大人,易某開門見山,這天上的大鼓是什么,鼓聲又代表著什么?” 向常青對于易書元會問出一些沒有常識性的問題已經早有心理準備,此刻便較為感慨地說道。 “正所謂人隨天數卻也牽之,這天上的大鼓,乃是武魂鼓,由武曲星君親自敲打,當是奉了天帝之命,乃大庸武運大昌之兆!這一切起點,怕是就在元江縣了......” 說話間,向常青和周圍神祇紛紛看向易書元,別人不知道,他們可是清楚得很,那所謂的先天武者其實就是這位易先生,在他們看來這一切不過是一個誤會罷了。 只是這誤會越來越大,牽動了整個江湖,又牽動了大庸朝廷,現在居然牽動了天數? 實話說,即便真的有一個先天高手在,也未必能造成這樣的變化,也不是隨便開個武林大會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武魂鼓響,只能是天庭的玄天儀真的感受到武運大昌之兆了,是大庸國運自興之大勢,天庭這才敢一定程度上推波助瀾。 易書元見到這幾位陰司大神都看過來,頓覺窘迫。 “這,易某可沒想到自己引來個武林大會,更驚動了天庭啊,此前我也不知這先天高手如此稀缺啊......” 向常青之道易書元誤會了,便開口解釋起來。 “易先生,并非你想的那樣,不是隨便一個假的先天高手所能成就這種變數,既然是天數之動,定是有動天數之機啊......” 易書元皺起眉頭,卻發現幾尊鬼神還在看著他,意識到什么的他趕忙擺了擺手。 “此事與易某絕無關系......” 只不過這句話易書元自己說得都有些底氣不足了,而幾位鬼神只是點點頭沒有咄說什么,但易書元總覺得他們一臉不信的樣子。 其實陰司的鬼神也拿捏不準,畢竟確實有可能是巧合,只是太巧合了一點而已,同時心中難免對易書元更多了一份敬畏。 老城隍也不想多說這方面引易書元不喜,于是看著天空依然在響著的武魂鼓感慨一句。 “沒想到大庸三百年國祚之后,非但不見頹勢,反而又有大興之兆啊,天庭以武魂天鼓震懾寰宇,一是助聲勢興武道之心,二是要警告妖孽魔物休要在此刻作亂。” 易書元大概明白怎么回事了,也就是說天庭中應該有什么寶物感應到了某種征兆,而且這征兆是有利大庸的,而作為大庸以及周邊頭頂的一方天庭,大庸穩定興盛也意味著自身神道昌盛,所以在不違天數不返天條的情況下很樂意推波助瀾,直接祭出武魂鼓,由武曲星親自擊鼓助威? 這玩的有點大了吧? ----------------- 看了很久之后易書元告別了陰司諸神,但回去之后顯得有些心事重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