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入夜,月升燈熄。 江無疾帶上三女,來到小鎮北邊。 關風鎮沒有設立衙門,主要由百姓自治,郡城定時巡查收稅,白日拉著“反賊”游街示眾的官差在這邊落腳。 一匹馬,一名官差,一個“反賊”,這樣的配置就差把“陷阱”兩個字寫在臉上。 但江無疾的目的也很簡單——救人。 先不說那人是奉天司執刀人,單從利益出發, 人雖然瞎了,舌頭也被割了,總還能寫字吧? 只要能把人救下來,多多少少肯定能得到一些消息。 另外,朝廷跟裴世杰已經翻臉了,打不打只是時間問題。 在這般前提下,江無疾身為亭水侯,奉天司判官,有必要退讓嗎? 沒有。 在江無疾看來,裴世杰這張戰帖就是想試試他的膽量,從而可以做出后面的應對之策。 而事實也是如此,在戰場上,心理博弈往往比廝殺更加激烈。 既然硝煙已經蔓延,那江無疾要做的就是以凌厲強硬的姿態,打破敵人的一切陰謀詭計。 故而,江無疾未著夜行衣。 這盤明棋無需雪原那般遮遮掩掩。 “踏踏踏。” 江無疾一人走進大院。 黑馬揚蹄嘶鳴,假寐官差睜開雙目,對江無疾的到來并不意外。 “既知有詐,為何還來?”官差開口,言簡意賅。 江無疾輕笑一聲,反問:“既知對錯,為何要反?” 官差起身,拍去身上的草屑,取下馬背上的一個木匣子。 木匣打開,里面放著兩根莫約人高的長槍,與其說長槍,不如說是“標槍”。 將兩根標槍末端扣在一起,一根三米多長的矛出現在眾人眼前。 “東海矛?”江無疾眉頭微皺,認出了這把兵刃的身份。 雖然東海現在年輕人熱衷長劍,但那是因為受到大黎文人以及東海劍圣的影響。 東海島嶼眾多,祖輩捕魚除了用網之外還用叉子,跟水云山莊有些相似。 但隨著時間的沉淀,他們又用回了魚矛。 一開始東海矛有五六米長,甚有十米。 人立于船,可往水中刺魚,矛不離手便能將魚挑上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