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元璋封王時,分成三批。 第一批是洪武三年,除了朱標作為太子以外,總共封了秦王,晉王,燕王,吳王,楚王,齊王,潭王,趙王,魯王等九位親子親王,以及一位從孫朱守謙為靖江王。 第二批冊封是在洪武十一年,共冊封了蜀王,湘王,豫王,漢王,衛王等五位藩王,以及改封吳王為周王。 第三批自然就是朱楩這一批了。 所以才說朱元璋的兒子們分成三個批次。 而朱珪就是豫王,在洪武二十五年改封代王,同年就藩到了大同府。 大同鎮身為九邊重鎮之一,朱珪的重要意義自然不言而喻。 只是朱珪和朱棡的封地都在山西,此時看來,恐怕往日多有不和? 比如此時朱珪撇著嘴,一點不把朱棡放在眼里,就要開口反駁。 可忽然,黃門侍郎從里面內殿走了出來,高呼:“陛下駕到,諸王迎駕。” 就算貴為大明王爺,可在真皇面前,那也得靠邊站。 何況他們的王位是怎么來的,心里沒數嗎? 如果他們不是朱元璋的兒子,又哪里來的如此殊榮的身份和地位。 于是,不論是朱棡,還是朱棣,以及朱楩、朱珪等人,二十多位藩王紛紛或是起身,或是轉身,面沖著龍椅方向跪了下去。 等朱元璋身著紅色龍袍走了出來時,諸王紛紛高呼:“恭請圣躬金安。” 朱元璋隨口說道:“朕安。都起來吧。” 諸王這才起身。 朱楩抬頭看去,發現朱元璋的身邊還跟隨著三個年齡不大的孩子。 他們分別是老二十三唐王朱桱;老二十四郢王朱棟;老二十五伊王朱。 這幾個小子比朱楹年紀還小,其中朱棟和朱都是洪武二十一年出生的,在二十四年封王時,才僅有三歲。 等到過完年,他們也才七歲啊。 如今跟著父皇,對周圍一切都充滿了新鮮和好奇。 除了三個小家伙,在朱元璋的身后,還有朱允炆也出現了。 昨天玄武門那件事還未傳開,所以沒有多少人注意到,朱楩與朱允炆的目光在半空對上,發生著無形的碰撞。 不過也有人注意到了,在場諸王雖然都是王爺,可同是王爺也有區別。 王爵之中,有穿紅色蟒袍的,也有藍色蟒袍的,可只有朱楩與朱允炆是明黃色龍紋蟒袍。 今天連朱元璋都特意換上了紅色龍袍,頗為喜慶。 整個人群當中,就只有這么兩身明黃色,明晃晃的很惹人眼。 一些藩王好似察覺到了什么,眼中閃動著異樣光澤。 忽然,朱元璋對身邊三個小家伙說道:“老二十三,老二十四,老二十五,還不去給你們十八哥請安?” 專門給老十八請安?這又是何用意? 朱棡捏著拳頭,微瞇著眼睛,整張臉都陰沉了下去。 在老大老二都死了之后的現在,他已經成了諸王之首。 就算弟弟們要請安,也該先見過自己吧? 這是把自己置于何地? “爹,此舉不妥吧?”朱棡忍不住開口說了句。 他可是老三,就算面對洪武大帝又如何?他是馬皇后的兒子,是嫡子。 哪想到,朱元璋淡淡的掃了一眼過來,說道:“咱還沒死呢,怎么?現在就想踹窩子了?” 朱棡渾身一震,連忙低下頭去。 “怎么老三,咱聽說你在太原正屯兵呢?有這回事嗎?”朱元璋繼續問道。 朱棡趕緊跪下:“爹,兒子不敢。” 是不敢,而不是沒有這件事。 朱元璋冷笑一聲,看來自己這個老三,也在等自己什么時候死了啊。 恐怕自己一死,就要天下大亂了? 隨著朱元璋周身散發著冷氣,一時之間,整個大殿內的氣氛都變得壓抑了。 別看這些藩王人五人六的,一個個都穿著蟒袍,這要是走出去,哪怕是那些王公大臣也得行禮。 可是在朱元璋的血脈壓制下,哪個不怕? 連朱棣的額頭都見冷汗了,悄悄給朱楩使了個眼色。 朱楩心領神會的站了出來,說道:“爹,您先坐下說話。” 他還親自上前,為朱元璋拉開最上首位,也是最尊貴的位置。 朱元璋看著朱楩,這才緩了口氣,瞥了眼朱棡說道:“起來吧。本事沒多大,脾氣倒是不小。” 朱棡一邊起身,一邊還不服氣的低聲嘟囔著:“我這是隨根。” 朱元璋想罵人了,這個混賬東西。 但是一想還罵不得。 不然自己是在罵自己的妹子馬皇后呢?還是在罵自己呢? 一時之間朱元璋被氣得直翻白眼。 接著,三個小家伙來到了朱楩身前,乖巧的說道:“十八哥新年好。” 嘿,真會說話。 朱楩這個喜慶,蹲下身看著與自己小了十來歲的弟弟們,跟變戲法一樣翻手一掏拿出一把糖果。 這可是系統商店出品的糖果,工藝不是這個時代可比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