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洪武大帝就是洪武大帝。 這里可是京城,各兵營衛所,全都在陛下的掌控之中,你一個小小兵部侍郎還想私自調遣? 想的也太天真了吧? 這可不是當初中書省與宰相制度還在的時候,那胡惟庸之所以有造反嫌疑,就是因為當時的中書省權力太大,甚至可以繞過皇帝進行軍隊的調遣。 所以朱元璋才要撤裁。 那齊泰剛有小動作的時候,朱元璋就已經得到消息,只不過一直沒有出手罷了,而是靜待時機引蛇出洞。 朱允炆到底還是大意了。 他怕他的皇爺爺,他也明知他皇爺爺的手段。 可是朱允炆在賭,既是在賭皇爺爺是否老年昏庸了,也是在賭自己在皇爺爺心里的地位。 結果就是一敗涂地。 可同樣也有人不高興,正是朱楩。 那個臭小子都已經欺負到咱頭上來了,本來已經要好好懲治一番,展現出自己身為叔叔的威嚴。 結果卻被半路殺出來的蔣瓛給阻止了。 “老頭子還真是,”朱楩氣哼哼的就想吐槽。 “十八弟,”朱栴看了眼朱楩,搖了搖頭。 只見此時一行人已經來到皇宮門外。 天色早就黑下來了。 他們一路火速趕路,完全不亞于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風塵仆仆終于在年底前兩天趕了回來。 可是皇上要召見他們,洪武大帝的召見,豈能不見? 所以他們還得趕來皇宮,先入宮給爹請個安,才好回各自的府邸休憩。 朱楩撇著嘴,雖然他也認為,朱允炆有這么大的動作手段,若是朱元璋不知道那才叫見鬼了。 如果齊泰真有這等本事,豈不是說他隨時都能發兵逼宮造反了? 這可不是朱祁鈺,還能被朱祁鎮那個臭小子發動奪門之變。 這可是洪武大帝,說是千古一帝也不為過。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千古一帝這個詞,最早出現于明朝,而且作為李贄第一個提出并創造的詞匯,并在《續藏書》中評價朱元璋為千古一帝,甚至稱之為‘我太祖高皇帝,蓋千萬古之一帝也’。 不過李贄最初是以千古一帝評價始皇帝的,其后王志堅也用來評價過唐太宗李世民。 所以說,說朱元璋是千古一帝不但沒有半點夸張,也可以說是實至名歸,因為這本來也是形容他的。 可朱楩都已經做好大戰一場的準備了,而且早就幻想過無數次親手教訓朱允炆那個臭小子的場面,此時有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滇王、慶王覲見。” 皇宮內,一聲高呼,驚動了朱元璋。 “吾之虎子,是吾之虎子回來了?快快讓他進來。不,咱要親自去接他,”朱元璋甚至親自迎了出來。 當朱元璋來到外面時,就看到朱楩龍行虎步往這里走來。 那高大的個子,不怒自威的國字臉,劍眉星目的俊朗模樣,竟讓朱元璋產生幻覺,仿佛是年輕的自己在往自己走來,想要取代如今已經年邁不堪的自己。 可朱元璋不但沒有一點不悅,反而目露精光。 允炆啊,不是皇爺爺不疼你,實在是你十八叔太優秀了,你把握不住啊。 “兒臣參見父皇,”朱栴離得老遠,當看到朱元璋時,渾身一顫,連忙就給跪了。 朱元璋這才轉頭看去,心里一陣恍惚,這是誰來著? “十六哥,還離得這么遠呢,天色又這么暗,咱爹看不清的,不如走近一點再叩拜,”朱楩伸手去扯朱栴的胳膊。 朱栴都無語了,老弟啊,你真以為我和你一樣受寵啊? 你干脆跪父皇腳底下,甚至是腳背上得了。 朱栴低著頭不說話。 “原來是栴兒,”朱元璋點點頭,終于想起這是自家的老十六,之前還傳旨讓他去草原給楩兒傳旨來著。 關鍵是那個混賬簡直是個混賬,他是真不聽話了。 朱元璋在草原大捷之后,連著給朱楩傳了三道圣旨,盼著他盡早回來。 可是朱楩一直都沒有動靜。 開玩笑,草原是打下來了,但是不做好戰后善后工作的話,豈不是等于沒打? 鬧著玩呢? 孰輕孰重啊? 朱元璋可能是年紀大了?也跟普通老人一樣,如今就是個老小孩兒? 當然朱楩只是在心里腹誹,可不敢說出來。 “兒臣朱楩,參見父皇,”朱楩見朱栴跪在那里了,只好跟著一起跪拜下來,并高呼道:“兒臣幸不辱命,已經把蒙古草原全部打下來了。如今韃靼、瓦剌與兀良哈,全部歸屬于咱大明江山,還有東察合臺汗國與帖木兒帝國,此時應該已經拿下,年后就會有捷報傳回。更有藏地已經打下,那些所謂貴族和喇嘛,全部被兒臣一掃而空,只留下藏地百姓,全是真心實意要當咱們大明子民。” “只待來年這些地方穩定下來,再由朝廷派遣官員治理地方,誰還敢說他們不是咱們朱家王朝的天下?” 連一旁的朱栴都聽得心潮澎湃,這才知道,十八弟立下了多大的功勞。 原來不僅僅是打贏了一場仗,而是一場接一場的大戰,每一次都可以說是曠世之戰,是國家與國家的較量。 甚至于,十八弟為國家開疆拓土,竟然收服了兩地與兩國,分別是藏地與蒙古草原,以及東察合臺汗國與帖木兒帝國。 朱元璋更是激動的走了過來,親手扶起朱楩,手都有些激動的顫抖著。 朱楩驚訝的抬頭看向朱元璋,老頭子這是要中風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