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洪武二十七年,十月末。 嘉峪關前。 朱楩在扯力昌完成兵力分配,以及為各部隊下達了任務與命令后,就帶領著沐晟、彭越、牛勝、木初與木土等將領,以及二十萬大軍,一路浩浩蕩蕩的往嘉峪關來了。 同時他一路上還把東察合臺汗國的一些城市與部落進行了收復。 只是東察合臺汗國已經處于強弩之末的狀態,所以朱楩把收復全境的任務交給了其他人,也就不用去東察合臺汗國如今的都城別失八里,而是到了嘉峪關城下。 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筑雄偉,也有連陲鎖鑰之稱。 同時嘉峪關也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并且還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 只見城關兩側的城墻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 而且嘉峪關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成重疊并守之勢,壁壘森嚴,與長城連為一體,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軍事防御體系。 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距今才二十多年,卻已經顯露出天下第一雄關的氣勢。 而當朱楩率領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來到關下時,自然引起了關上守軍的注意與警惕。 “關下何人部隊?” 守軍大聲喝問。 朱楩暗暗點頭,看到守軍的精氣神很好,心生欣慰。 同時讓人報上自己的名號。 “吾乃滇王殿下部隊,此行要深入漠北草原,北征塞外,還不速速開關?” 關上守軍一愣,滇王?怎么跑到嘉峪關來了? 以嘉峪關的地理位置,與云南正好處于一個水平線的南北兩側。 中間夾著一整個朵干都司。 所以守軍就很迷惑,堂堂滇王怎么跑到這里來了。 守軍倒也聽說過滇王的名號,跟今年無關,而是去年朱楩遠征塞外的消息,如今早已名滿天下。 誰不知道這位滇王已經成了韃靼草原的圣可汗新主,這可比當初藍玉還要威風。 只是關下部隊規模太大了,守軍不敢輕易開關,趕緊入城找來守城將軍。 守城將軍登城頭往下面一看,一邊仔細打量大軍的旗幟和兵員組成結構,一邊心里泛著嘀咕。 其實他也不認識朱楩,哪里知道是不是真的。 不過在此期間,朱楩一直沒有著急催促,更不用說像當初那藍玉闖關了。 城上守軍也有他們的職責,如此盡忠職守只有贊揚,哪會催促或者責罰的道理。 所以朱楩只是靜靜等著,連全軍將士都不發一言。 如此訓練有素的大軍,讓守城將軍暗暗贊嘆,好一個鐵血之師,與傳聞中那位用兵如神的滇王殿下確實很符合風格。 “開關。” 終于,守城將軍決定打開城門,放朱楩入城。 與此同時他也親自趕到城下準備迎接。 可是朱楩剛入城門,就迫不及待的,直奔關外趕去。 “殿下何故如此著急?不如在城內歇息片刻?以及為大軍補給一番?”守城將軍建議道。 “補給個屁啊,本王怎么能把壓力給到你們身上,”朱楩笑罵一聲。 他知道守城將軍是好意,但是自己有二十萬大軍,二十萬張嘴,足以把嘉峪關吃哭了。 嘉峪關位于戈壁內陸,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 他們自己都還困苦呢,而且還要鎮守邊關。 朱楩語重心長的說道:“再堅持堅持,本王此次出關,為的就是一舉掃平整個關外草原。等到天下太平了,也就無需再讓你們承擔壓力了。” 守城將軍激動的望著朱楩,沒想到,滇王從嘉峪關借道而出,竟然又要對草原用兵。 雖然知道朱楩也不僅僅是為了嘉峪關,可此等壯舉仍然值得敬意。 若不是職責在身,守城將軍都想跟隨朱楩一起征戰草原了。 于是朱楩就這樣率領大軍,穿過嘉峪關,再次來到草原。 只是嘉峪關外乃是黑山,著名的懸壁長城就在此地,也是長城在這邊的最后一段。 而朱楩此時還不能立即往草原深處的瓦剌部和兀良哈部進軍,而是一邊派出斥候探馬,時刻注意周圍情況,一邊往賀蘭山趕去。 從嘉峪關到寧夏,距離足有幾百上千公里。 幸好出關以后,朱楩可以一路迅速前行,沒有遇到太多山脈阻攔前路,基本都是平原。 而且很快的,就來到了蒙古草原。 不如說以如今的局勢來看,出了嘉峪關,也就是在長城以北,全是蒙古草原的勢力。 很快的,就有探馬來報,說是發現了一個小部落的蹤跡。 朱楩沒有半點猶豫,立即率領大軍趕去。 當小部落察覺到時,已經來不及逃走了,因為朱楩的麾下,至少有十萬是騎兵。 沐晟率領的本部五萬人,這可都是從大理來的,是朱楩的王駕護衛。 還有彭越與牛勝率領的五萬人,也都是騎兵。 十萬騎兵迅速的把部落包圍了起來。 這是一個不大的部落,也就只有幾百人,全都一臉絕望的看著那些可怕的部隊。 男人們已經放棄抵抗,低著頭垂著手,等待屠刀的降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