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尤其是當消息傳達到云南時,雖然大多土司們不以為意,土人們也渾不在意,可是明軍們卻都自發的穿上白衣,以全軍縞素為太子送行。 昆明城內,西平侯府之中,沐英在得知消息時,更是慟哭到傷心過度而一度病倒。 沐英與朱家的關系實屬難得,當初得知馬皇后病逝時,就曾三日不進食,還悲傷過度到咳血,幾近昏厥。 如今他簡直像是要追隨朱標一起去了的架勢。 大理城,朱楩雖然早有先見之明,早已預見了朱標之死,可是他發誓,他真不知道大哥會在什么時候死去。 朱楩知道朱標是英年早逝,可他不知道朱標是什么原因而死,又是哪年哪月死的。 所以朱楩就算有系統傍身,他也什么都做不了。 不知道死因,就沒辦法給藥。 不知道死期,更無法避免。 若是他敢胡說八道,哪怕去信給朱標,說大哥你小心點,別死了。 信不信朱元璋反而懷疑是他咒死朱標的? 所以朱楩什么都不敢做也不能做,只能眼睜睜等著這一日的到來。 而且雖然朱楩早就做好準備,只要朱標一死,再等老爺子朱元璋百年之后,他就要準備造反了。 可真到了這一天,朱楩還是深深嘆了口氣:“大哥,一路走好。” 回想起那個溫文爾雅,風度翩翩的身影,朱楩也不禁熱淚盈眶。 生在帝王家,連親母胞弟都不曾送他就藩,是這位大哥送他的。 這是難能可貴的親情,雖然兩人不是同母,可他們畢竟是同父,體內流淌著許多相似的血液與基因。 朱楩曾經暗暗發誓,既然自己的到來,能讓徐達直到如今還沒死去,要是大哥朱標不死,自己愿意只當一位戍邊守國的藩王,輔佐大哥。 可惜,他還是死了。 “傳我命令,”朱楩突然發號施令:“通知李叔然,太子薨逝,全城縞素三天。” “是,”王福一邊抹了把眼淚,一邊轉身離去。 朱標本該是大明的守成之君,更是仁治之君,有他在,就沒有仁宗什么事了。 這個‘仁’字,他當仁不讓。 可現在說什么都已經無用。 太子朱標的死太過突然,尤其對朱元璋的打擊是巨大的,乃至朱元璋本來有很多安排和舉措都是要為朱標準備的,此時也都沒有意義了。 像是朱元璋還曾一度起過要遷都的想法。 現在太子一死,還遷什么都?遷都干什么? 朱元璋只覺得萬念俱灰,什么都完了。 自然連朱楩這個混賬小子,他也是顧不上了。 不過就在他備受打擊,幾乎要承受不住追隨兒子去了的時候。 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卻給他帶來了些許慰藉,爺孫二人好一通抱頭痛哭。 可有時候,人死雖然是悲傷的事,但是對于某些人,卻又未必不是一次機遇。 就比如這朱允炆。 不論是從身份還是地位上來說,他這輩子都沒有所謂的繼承權的資格,除非朱允熥死了,也就是朱標原配太子妃常妃的子嗣都沒了,呂妃的孩子才真正算是嫡子。 若是按照順位繼承權的排序,此時朱元璋要么從兒子之中選出太子,也就是老二秦王朱樉。 要么,朱元璋可以從太子朱標的嫡子選出皇太孫,那就是朱允熥。 朱允炆一個庶長子,朱允熥不死,他是沒法上位的。 何況老朱還有兒子,老二老三老四老五,哪個不能選? 但就是朱允炆從朱標薨逝以后,日日陪伴朱元璋左右,老朱哭,他也哭,極盡孝道。 朱元璋有時甚至覺得在朱允炆身上看到了朱標的影子,終于聊以慰藉,算是緩過來了一些。 否則以朱元璋如今的年紀,又是老年喪子,死的還是最愛的太子,怕不是真要哭出個好歹來。 于是朱元璋開始把朱允炆帶在身邊,雖然還沒明說,但是很多人已經瞧出端倪。 朱允炆這是要當皇太孫的節奏啊? 期間也有文武百官提及,為了國之根本,要早早確立太子人選。 朱元璋一開始也問:“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 朱元璋深知老二老三都不是省油的燈,讓他們當皇帝,怕不是大明江山都要被他們玩完。 所以他根本不考慮秦王與晉王,直接提問,立燕王為太子皇儲如何。 在朱楩之前,燕王乃是九大藩王之一,鎮守燕京邊關。 燕京前邊就是長城,外面就是草原和北元余孽。 加上去年朱棣名義上做為統帥,與傅友德大軍大敗乃兒不花,要是沒有朱楩的不世之功,這可是天大功勞。 朱元璋甚至說過‘清沙漠者,燕王也,朕無北顧之憂矣’。 結果老十八的功績太大,朱元璋當時想夸來著,還當著朝堂百官直呼‘朕之虎子’。 可后來怎么想怎么不對勁兒,才沒再提及。 可燕王朱棣年紀夠了,又就藩多年,而且頗有賢名,和他兩個哥哥不同,朱棣深知百姓疾苦,平時注意撫恤百姓,因此深得愛戴。 聽到朱元璋提及朱棣,百官們面面相覷,心說不是朱允炆嗎? 第(2/3)頁